未批先建 产能置换存猫腻 过剩产能为何还是去不掉?
过剩产能为何还是去不掉
未批先建,企业违规上马百万吨级钢铁项目;偷梁换柱,用违规且未建成项目顶替化解钢铁产能;蒙混过关,早应淘汰产能违规用于产能置换……在中央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的明确要求下,一些地方钢铁产能为何还是去不掉?这背后有哪些利益驱动和深层原因?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北省督察时发现,邯郸市落实钢铁去产能工作不力,存在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虚假置换钢铁产能等乱象,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相关部门监管形同虚设。
高搭密闭围挡施工,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新建高炉拔地而起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现有钢铁企业16家,生铁产能4273万吨/年,粗钢产能3873万吨/年。
3月31日,记者随督察组派出下沉工作组来到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钢铁”)厂区东区。穿过耸立的炼塔、层叠的管线,在原2号高炉南侧空地上,只见到处覆盖着绿色的纱网。督察人员介绍,今年2月前期暗查发现,该区域新建了一座高炉,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其他附属设施正在建设。经深入核查,系新金钢铁于2021年拆除原2号高炉后,在未取得能评、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采取高搭密闭围挡施工作业,在高炉南侧空地上违规开工新建一座126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16万吨。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烘熔钢铁”)。该公司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于2021年底违规开工建设一座158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37万吨。到今年2月前期暗查时,该高炉基座基本建成,热风炉已具雏形,计划2022年6月建成投产。
钢铁行业去产能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污染防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要求,严禁钢铁等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国家严格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邯郸市一些钢铁企业仍明目张胆违规建设钢铁项目。
记者从督察人员提供的无人机暗查图片中看到,新金钢铁新修建的高炉,建筑主体部分远高于周边厂房,几乎与厂区内烟囱等高,乍看之下颇为显眼。在烘熔钢铁新建高炉施工现场,大量蓝色幕布包裹的圆柱形建材堆放在地上,高炉基础所需的底座、立柱等清晰可辨。在与督察人员交谈时,企业有关负责人关于“边跑办手续、边建设项目”“以为未批先建问题不大”等错误认识和侥幸心理仍有市场。
以未建成项目或应关停项目顶替,产能化解置换存猫腻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鼓励钢铁企业主动退出过剩产能,国家专门制定了有关要求,专门设立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
2016年3月,根据河北省、邯郸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总体安排,新金钢铁承担当年的化解产能任务。该公司一座450立方米高炉被纳入有关工作方案,应拆除退出。其后,公司将厂区东区一座600立方米高炉作为替代,来落实去产能任务,450立方米高炉产能得以保留。
奇怪的是,对于新金钢铁这座600立方米高炉,却找不到存在过的痕迹。督察人员调出了2016年厂区的卫星影像图,并没有发现这座600立方米高炉。
经过调取证据、现场勘查、走访询问,督察组发现,新金钢铁曾于2014年违规在厂区东区开工建设一座600立方米高炉,但实际并未建成投运,不能用于化解钢铁产能。为保留在产的450立方米高炉产能,新金钢铁就用曾经违规开工且尚未建成的600立方米高炉顶替化解产能任务,并获得国家和省级相关奖补资金共计6383万元。
而在邯郸钢铁公司,其原1000立方米高炉早在2011年就应关停,但该高炉一直违规生产,直至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相关问题后,邯郸钢铁公司才对其实施封停但并未拆除。河北省和邯郸市将其列入2018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督察发现,邯郸钢铁公司2019年违规将该1000立方米高炉参与其老区搬迁产能置换,作为正在建设的新厂区置换产能指标来源之一。
“这其实就相当于先增重再减肥、先涨价再打折。”督察人员为记者算了笔账,将未实际建成或者早就应关停项目作为产能化解和置换标的,通过砍掉虚增产能保住现有产能,如此偷梁换柱,令去产能工作收效甚微。
去产能工作不力、产能置换审核把关不严,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缺失
督察组认为,邯郸市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不力,相关部门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审核把关不严,对企业违规建设监管不到位。
比如,对新金钢铁、烘熔钢铁违规建设高炉等问题,两个违规建设的钢铁项目几乎同期开工建设,目前虽已拆除,但当地相关部门称对违规行为毫不知情,暴露出监管不到位问题。
对于以违规且未建成项目顶替化解钢铁产能问题,记者从督察组提供的有关资料中看到,新金钢铁在未履行任何审批手续情况下,于2014年底违规启动了600立方米高炉建设,工程断断续续直到2016年3月底仍未建成。到了产能化解验收环节,这座违规且未建成高炉作为替代项目,逐级上报直至通过验收。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多次现场检查,但对该公司以“偷梁换柱”方式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获取国家奖补资金行为视而不见,确认其完成了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化解任务。
类似地,邯郸钢铁公司违规用于产能置换的原1000立方米高炉,是该公司实施技术改造后早就应当淘汰的原产能。记者查阅了2017年修订版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列入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产能不得用于置换。然而,显然不能用于产能置换的这座1000立方米高炉,相关部门在审核时把关不严,让其蒙混过关。
“实际工作中,监管仍存在漏洞和盲区,一些监管措施和办法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监管巡查不到位,日常检查不深入、不全面、不细致。”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抓好各项监管措施落细落实。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坚定不移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走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位钢铁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钢铁行业行情较好,下游钢铁需求持续处于高位。得益于市场拉动,钢材价格水涨船高,钢企产销两旺,利润颇为可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17亿元,同比增长86.46%;销售利润率为5.54%,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钢铁行业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过去一段时期,钢铁行业深受产能严重过剩之苦,2015年更是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列为重点任务,“十三五”时期压减过剩产能超过1.5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超过1.4亿吨,扭转了供需失衡局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然而,随着钢市的再次红火,一些地方和企业钢铁产能扩张冲动有所抬头,钢铁行业减碳去产能任重道远。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分析,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中之重,任务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钢材消费快速增长将导致粗钢产量增长,不利于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专家建议,应利用好当前市场环境宽松、效益高增长的有利时机,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在对违法违规问题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等措施,支持钢铁企业推进超低排放、节能环保以及低碳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
钢铁去产能落实不力将被问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没有落实、推诿扯皮、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国务院有关意见明确指出,把各地区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落实情况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先后开展过专项督查和“回头看”检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以及去产能“回头看”落实情况作为督察重点。各地各部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防止过剩产能“卷土重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