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未竟事业不断获得重要突破
【解说】5月18日,吉林大学召开“弘扬黄大年精神 传承黄大年事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黄大年未竟事业取得的系列重要成果。记者获悉,有关研究人员已在“移动平台及探测技术”等多个领域获得重要突破。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逝世。这位就职于吉林大学的海归科学家,是中国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领军人。从英国归国的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曾昭发介绍,黄大年离开五年来,研究人员接续完成其未竟事业,在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地球深部探测、资源及能源勘查等领域均取得重要成果。
针对复杂景观条件下的矿产资源调查、深部探测和生态探测等重大战略任务,黄大年生前建立了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同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曾昭发
开展了基于新原理的重力梯度仪研制,研发了冷原子干涉、超导、MEMS 重力梯度仪样机,其中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实现了车载定点测量,完成从实验室到移动平台测量的跨越;超导和MEMS 原理重力梯度仪关键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解说】吉林大学还开展了重载荷旋翼无人机的研制,实现了长航时3小时、载荷150kg,有效支撑了多类型地球物理设备的搭载问题,为实现地球物理的无人化和绿色勘探迈出坚实一步。
五年间,由黄大年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深部探测项目也有了新突破。在黄大年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深部探测项目中,孙友宏、郭威等教授研究完成的万米钻机在大庆地区开展应用,取得了地质科学钻探亚洲纪录。
【同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曾昭发
深部探测领域,在东北地区累计实施了15000公里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数据采集和综合研究,创立了油气资源多元勘探理论和盆地边缘油气勘察的技术,在盆地边缘发现新的油气资源,在松辽盆地西斜坡获得了高产油流的历史性突破。
【解说】曾昭发介绍,在黄大年生前奠定的研究基础上,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以及生态探测与土壤修复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记者 吕盛楠 郭佳 长春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