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推动农资稳价保供
动员主力军 夯实主渠道
本报记者 吴 浩
作为大粮仓,黑龙江每年都把农资产品稳价保供作为春耕生产的头等大事。针对年初以来化肥价格高涨、货源紧缺、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黑龙江省供销社发挥农资化肥供应主力军作用,开展农资稳价保供供销助农攻坚行动,确保全省春耕农业生产用肥需求。
“截至5月12日,全省供销社系统化肥到货298.4万吨,同比增长8.4%;化肥销售272.5万吨,同比增长5.2%,省内化肥市场占有率超过50%。”黑龙江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德喜说。
黑龙江省供销社所属农资企业倍丰集团积极对接云南、湖北等地化肥生产厂家,加大化肥采购力度。争取中农集团、中海油等公司支持,用好龙生公司边贸进口钾肥货源优势,最大限度购入钾肥,并将进口钾肥聚集省内,优先满足黑龙江省春耕需求。截至目前,倍丰集团累计采购化肥177万吨。“为了缓解市场价格压力,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稳价保供作用,我们率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释放储备化肥,氮肥、磷肥价格低于市场均价50元/吨。”倍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黎明说。
黑河市是农业生产大市,通过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让农民随时可以购买到优质肥料,做到备好货、不断供、价格稳。“今年合作社种植4万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大豆,所需的800吨化肥基本投放到位。”黑河市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说,合作社和省内重点农资企业都签有化肥购销协议,春耕生产用肥有保障。
“为了做好化肥稳价保供工作,我们累计开展价格检查5057次,提醒告诫和约谈893次,并会同省供销社统筹测算国储化肥市场投放的参考价格。”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调研员郭文龙说,通过强化农资市场监督检查,有效减少了化肥供需紧张出现坐地起价、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做好化肥特别是钾肥稳价保供工作,全省释放国储肥95万吨、省储肥50万吨,国家向黑龙江定点投放钾肥23.74万吨。4月中旬各类农资全部下摆到位,为春耕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5月21日,黑龙江旱田作物播种全面进入收尾阶段,水田插秧已近九成,目标是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
供应不断档 用肥更精准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是保障农业稳产增产的关键。受国际形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开春后,各地化肥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地成本。
连日来,在河南商丘宁陵县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不断将生产化肥的原材料投送到加工设备中,车间另一边的成品仓库里,一袋袋化肥整齐有序的堆放着。
宁陵县素有“中原肥都”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复合肥生产基地,有14家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销售网络覆盖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多个地市。其中,年产能100万吨、产值近30亿元的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化肥生产企业。在化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趋势时,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压力。“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推送给我们,还有专人辅导办理,不到一天500多万元就到了公司账户。”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许媛媛说。
此外,商丘市各火车站专门开辟春耕物资“绿色通道”,确保化肥成品尽快运送到全国各地。“为保障化肥加工原料及时进厂生产,我们每天都会对到达的化肥原材料进行测算,并将结果及时告知化肥厂和运输队,确保原材料第一时间转运至生产企业。”宁陵县火车站党总支书记冯忠超介绍,为保障化肥原材料运输供应,宁陵县站通过新版铁路95306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与化肥生产企业建立装车联系通报制度,并通过货物计量安全检测系统开展统计分析,精准掌握农资品类日到达量,积极组织卸车。
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需要。作为农资流通供应的主力军,今年春耕备耕以来,河南全省供销系统累计购进各类化肥210万吨、农药2000余吨、农膜4500余吨,与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加上其他供应渠道补充,农资完全能够保证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河南供销系统通过全省7240个专业合作社、4747个庄稼医院、641个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把脉问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精准用肥。“现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降了成本,增了产量,估计每亩小麦能增收30元以上。”鹤壁市浚县小河镇瓮城村村民唐乡荣说。
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财政部近日下达河南省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8.7482亿元。唐乡荣所在的浚县共分配资金1691万元,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03万亩,平均每亩地补贴16元左右。唐乡荣算了算,当前尿素每袋贵了40元,按一亩地用半袋尿素算,补贴资金能基本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保证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河南在打好稳价保供组合拳的同时,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做好农资打假工作,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