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市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潜力
云南:城市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潜力【培养“乡村CEO” 搭建青年创业平台】
今年端午节期间,云南昆明安宁市雁塔村接待游客3000余人,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5月31日,在云南网红主播“曲靖老村长”直播间,500盒共计1.25吨“东川大洋芋”在5分钟内被抢购一空……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种高寒山区的农作物,是如何因乡村振兴脱颖而出的?
“如今,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开始多元化,乡村价值正在回归,大美乡村已具备吸引人的条件。”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说,城市动能正在激发乡村潜能,提升了乡村在市场中创造财富的能力。
2019年8月,昆明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聘请李小云为昆明市乡村振兴首席顾问,在安宁市雁塔村、宜良县麦地冲村等6个乡村实施“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项目。李小云介绍,这一实验不是扶贫,是通过一系列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吸纳新要素,让乡村社会再组织化,用都市驱动乡村振兴。
在这一项目的规划下,两年多来,雁塔村收回44户闲置宅基地,打通了无地可用的堵点。种满鲜花的小巷连接着100余座“滇中一颗印”风格的老宅,“花巷雁塔”成了村子名片。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上千亩的地理标志产品红梨梨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雁塔村体验农耕文化,吃农家美食、住老屋民宿、购买土特产品。
2021年,雁塔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9万余元,村民年收入大幅提升。这一年,雁塔村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作为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入和培养“乡村CEO”是解决农民缺乏管理能力、难以运营自己资产的破题之举。
2021年,26岁的赵全康回村竞聘为雁塔村的“乡村CEO”,担任雁塔村合作社成立的花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提出“一元房租”方案,招来了11家商户进驻;他起草的“商规四则”,经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议通过,使村里的商铺、停车场、公共区域得到规范管理。
一年多来,公司从赵全康一个人发展成有17个年轻人的团队。他们建立“公司+农户”电商网络销售平台,2021年在线上、线下累计销售红梨等农特产品300万余元。外出打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回村开办鲜花饼厂、梨园农庄、小超市等。
如今,安宁首个乡村振兴博士后工作站、安宁市大学生创业园职教分园、安宁青年之家等机构入驻雁塔村;所在的县街街道正在将雁塔村打造成青年创业平台,吸引职教园区的大学生到村里创业。
与拥有良好区位优势的雁塔村不同,距离昆明150公里的昆明市东川区曾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但也因此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2021年,东川被列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马铃薯是东川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生长在海拔2460米李子沟村的马铃薯,因蒸煮后像绽开的花瓣,人称“开花洋芋”,很受欢迎。前几年,云南省农科院帮助李子沟村解决了“开花洋芋”品种退化、抗病性差等问题,但因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带头人等原因,“开花洋芋”多年卖不出好价钱。
2017年,昆明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琼芬合作,在李子沟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杨琼芬团队通过实验,选用味道相似、抗病能力更强的新品种“云薯702”代替李子沟的老品种,使每亩产量从过去的500公斤提高到1000-1500公斤。
几年来,八角地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举办“李子沟开花洋芋节”,开展“我为李子沟开花洋芋代言”线上线下公益扶贫直播活动等,使“开花洋芋”声名远播,市场价从过去每公斤0.8元涨至6元。
2020年,“东川大洋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东川大洋芋”产业科技特派团的支持下,全区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总产值2500万元,马铃薯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1600户农户受益。
八角地公司还从东川乡村招聘了数十人,在昆明“面东东面馆”从事餐饮服务、销售东川农特产品。他们中有人一直在餐饮店工作,实现了稳定就业;有的人回乡自己创业。35岁的杨发莲多次被公司派到省内外学习制作小吃餐饮,不断研发推出新菜式,深受顾客欢迎。
“农民是农村创新的主体。”李小云说,目前,地方政府推动市民进入乡村与农民联合创业,通过建立与城市需求相关联的产业体系,将人才、资本“黏住”,城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这些良性互动,是为了城乡融合发展,而不是城市发展、乡村消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