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六千字毕业致谢火爆网络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2-07-05 16:32: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大四学生苏正民,因为他的论文致谢再一次走入人们视野。

  这篇毕业论文2.5万余字,致谢部分6000余字。在这6000字里他感谢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让他在大凉山从辍学放羊到一步步坎坷求学走出大山的人们。(本报2020年8月7日头版头条《一名95后彝族贫困大学生的反哺助学路——“他似乎每分每秒都在燃烧自己”》报道过苏正民的事迹)

  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24岁的苏正民今年8月将回到大凉山开始一年的支教生活。在此之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支教服务点并不包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小时候的苏正民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据他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庆节期间全家人要一起收水稻、打稻谷、晒谷子,这对自己和姐姐来说就是一次辛苦的“大锻炼”。

  那时候苏正民的梦想还是逃离大山,能带家人住上大房子,过上好日子。后来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尤其是父亲去世以后,面对家里的债务、正在一家人手足无措的时候,《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的出现改变了苏正民的人生,也改变了他的价值观。

  “自己之前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但是没想到会有人愿意为千里之外的小孩子伸出援手,原来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能够帮助他人为他人做点事,我觉得这种生活特别有意义,一下子就把我以前的认知冲刷了。”苏正民说。

  作为家乡第一个考上“211”高校的大学生,苏正民深知唯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才能摆脱贫困。

  在大学期间,苏正民每年寒暑假都会参加大凉山夏令营、冬令营,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通过教给孩子们美术、音乐、体育等素质拓展课程,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今年毕业之前,苏正民也收到过北京某律所伸来的“橄榄枝”,但是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后去帮助更多的人”。

  为了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苏正民这一年里在学校接受了不少培训,踏实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除了把书教好,苏正民希望自己能够为山里面的孩子带去外面的一些资源,尤其是想将学校的资源链接到当地的学校,让山里的孩子也能看到山外的一些新鲜事物,拓宽他们的视野。

  苏正民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和“控辍保学”政策的实施,大凉山的贫困学子们都能够回到学校读书重新接受教育,“凉山阿依助学计划”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精神层面的帮扶上,“除了让孩子能够上学,还需要思考如何让孩子‘上好学’,接受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

  助学项目一直在做小孩的夏令营、冬令营,接下来苏正民还想去做一个“家长营”。在他看来,除了让孩子自己树立想要读书的想法,家长也需要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加强家庭教育。

  目前,苏正民正在做一个“公益书屋”项目,他准备把它引进到自己支教的越西县,平时开放给孩子们读书学习,寒暑假的时候邀请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功课,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阅读分享,开展一些艺术方面的素质拓展课程。

  下一步,这个年轻人还希望为返乡的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能服务家乡、也收获成长。

  “想做的事很多,短短一年的支教时间可能很多事情都办不了,但是只要能够落实一件事我觉得就是值得的。”在公益反哺路上一路奔跑,苏正民说接下来只想安安静静接着做自己一直想做的志愿工作,脚踏实地、向下扎根。

  吴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