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共享靠的是“有事多商量”
雨馨
年轻人爱打篮球,老年人想跳广场舞,宝妈宝爸要遛娃……在有限的运动场地内,如何容纳不同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是不少社区面临的共同难题。经过积极尝试,本市一些社区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好方法——错时共享。
何谓错时共享?简言之就是将场地划分出不同区域,按照活动项目分时开放。比如,每周一、三、五开放给居民自由活动,想遛弯、遛娃、跳广场舞的都择此日而来;二、四、六则化身网球场,仅供“打球一族”激情放飞。如此一来,虽然大家健身需求不同,但都按“时”入“场”,也就互不干扰,其乐融融。通过解剖这只“麻雀”可以发现,很多看似棘手的矛盾,并非全然无解,关键还是做好协调。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场地利用、时间安排等方面拿出一套清晰规则,就可有效避免摩擦纠纷。
当然,“有事多商量”的前提是大家都出以公心、包容互谅。毕竟社区场地就那么大,不同需求确实很难“同时并行”。倘若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怎么最舒心,那结果必然是陷入僵局。只有互相体谅、各退一步,才会有折中的办法,也才能获得各方基本满意的结果。眼下,随着城市更新提速,大众需求日益多元,有限空间需要兼容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身处公共空间,“公”在“共”前,惟有先产生集体的“公议”“公约”,才能带来小区每个成员的“共有”“共享”。
以有限空间对接多元需求,好似“螺蛳壳里做道场”,对基层治理能力也是一种考验。要看到,从挨家挨户摸排居民意见,到引导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想法、讲诉求,再到共识达成后的可持续管理,每个环节事都不少,都需要有人来抻头、有人来张罗。尤其对于一些老旧小区来说,多年失管、积弊丛生,停车绿化、垃圾收运等日常事项都“无人过问”,更别提运动场地的协调利用。而一旦管理掉链子,问需于民的共治效果就大打折扣。随着《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落地实施,类似管理盲区正在被填补。其中,社区被赋予更大的治理主动权,物管会和业委会成为很多老旧小区管理的中坚力量,也让改变有了更多源头活水。
共治共享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也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最大限度调动起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不断优化治理细节,办法总比困难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