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东西问】赵聪:当“古风”遇到现代,中国民乐如何“火”到海外?

发布时间:2022-08-09 15:1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提起国乐,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传统、风雅,如今这一艺术形式已越来越以新的样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当“古风”遇到现代,在一系列的跨界碰撞中,有越来越多海内外听者开始接受和热爱中国民乐。

  中国民乐如何适应国际化表达?今后又面临哪些挑战?近日,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

  【字幕】如何看待中国民乐的国际化表达?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 赵聪

  之前推广的时候,其实就是我弹传统的作品(时候),告诉我传统是这样的,因为也不会有别的作品,从学校出来之后就是这样。但是那个时候开始尝试学习流行音乐了,因为我看在这个(世界)音乐版块里,大概传统音乐全加在一起,包括一些世界音乐,加上古典音乐,全加在一起可能只占百分之十五或者是更少的份额,剩下的全部都是流行音乐。那么你要想你的东西更加广泛地被大家认知、喜爱和传下去的话,你就是要有更好的一个传播的手段和语言。那就去学习一下流行音乐是怎样表达的。以前也是没有交响乐,交响乐出现也没有多久。交响乐出现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时代,电子音乐在出现的时候又适应了这个时代。那么他们有什么共性?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它们?我发现更多的是有节奏和和声的加入,有和声和节奏的加入以后让音乐变得更加丰满了。中国(民乐)和声少一点,旋律多一点,韵味多一点。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西方人稍微有一点不特别的理解。那么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和声和节奏作为底,然后上面加上我们的韵味和音色的时候,他们(西方听众)就变得很容易接受。我觉得有点像美食,中国的美食如果纯地道的,他们可能也有点接受不了。那么加一点它的西化处理变成了融合菜的时候,他可能很容易地接受了。

  【字幕】传统民乐和跨界作品哪一种传播方法更有效?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 赵聪

  我觉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中国的民族器乐技术确实非常的了不起,让他们(西方听众)觉得很叹为观止。但是如果你用他(西方人)的语言方式加上你的文化打动了他,或者是让他信服了,给他的这种冲击力更大。(因此这两种传播模式)都要有。

  【字幕】中国民乐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怎样的挑战?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 赵聪

  更缺作品。因为说实话有一段时间,中国大量地学习西方音乐、交响乐。他们出去学,学的全是西方的表达方式,回来按照西方的表达方式写了中国音乐。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写出来的东西有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很先锋的、很好的,但是它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器乐。按照西方的框架下写出来的(曲子),它并不适合中国音乐。慢慢地我发现越来越多年轻的作曲家开始成长了,也开始自信了。越来越多作曲家(认为)必须要写一部民乐作品。(因此)现在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和谐了,他们越来越有自信会往这方面写。现在演奏家们都非常厉害了,还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作曲家开始转变。当我们的作品好了以后,(中国民乐)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 高凯 制作 刘映含)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