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科医生援藏:让新生儿疾病筛查在高原“拉开帷幕”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题:北京儿科医生援藏:让新生儿疾病筛查在高原“拉开帷幕”
作者 刘玥晴 杨程晨
“以前,医院没有儿科,儿童都由成人内科的医生收治。”
北京市委组织部第八批援藏医疗队医生于海梅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分享她2016年帮助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人民医院建立儿科的经历。
于海梅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2016年6月接到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号召后,她率先报了名。为较快提升当地整体医疗水平,与于海梅“组团”援藏的还有妇产科、检验科、外科以及全科医生。
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初筛率高于95%,但当时堆龙德庆的初筛率还不足3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低是儿科落后的表现。”于海梅介绍,当地没有新生儿筛查的意识,使得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无法被及时发现和医治,严重影响儿童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她指出:“建立儿科、提高当地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迫在眉睫。”
出发前,于海梅了解到,对口支援医院不具备建立儿科的设备条件。因此,她申请购买了儿科急救书籍、喉镜、新生儿心肺复苏囊等上千元人民币的物资,为建儿科做准备。
2016年7月,初到堆龙德庆的于海梅看着医院的医疗资源心中一紧,“(医院)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也没有相关的诊疗制度”。于是,她开始对该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儿科专业诊疗知识、培养科学诊疗理念。当地医务人员也对这位来自北京的儿科医生非常信任,认真阅读儿科书籍,经常和于海梅讨论所学内容。建立儿科的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拉开了帷幕。
同时,于海梅大力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积极向病人家属、家长宣传筛查的作用。她向当地藏族居民普及,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未得到及时诊疗,那么2岁左右症状明显后,只得通过手术干预,但若尽早进行筛查,仅需佩戴矫正带便可纠正。“金钱和时间成本更低,孩子也不痛苦。”
于海梅也不断帮助当地医生提升对筛查的认知。从较为简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始,她要求为每个出生的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带着医生们实操实练,提高检查的正确率,并教授他们如何与未通过检查的患者家长沟通。
于海梅还定期对院内产科、内科人员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她的带领下,这些首次接触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菜鸟医生”,经过不断学习和演练,操作得越来越熟练。那一年,他们成功抢救了新生儿10余例。
但儿科的建立仍需各项管理规章和诊疗常规来支撑。为此,于海梅坚持白天看诊、晚上继续写文件,有时甚至需要边吸氧边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堆龙德庆区人民医院儿科从无到有。该医院也于2016年底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审核。
儿科初具规模为当地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于海梅回忆,许多家长激动地用藏语表示感谢。“虽然听不懂,但看到他们手里拿着的哈达,就都明白了。”
带着堆龙德庆民众的不舍,于海梅于2017年8月结束援藏工作回到北京。但她与曾共事的当地医生一直保持着联系,解答他们遇到的诊疗新问题,分享相关的成功案例。
5年过去了,她仍十分挂念那里的孩子们。“我很多时候在想,如果有机会可以再申请援藏一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