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房颤不可忽视,注重诊断早治疗
刘旭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中国Rotor俱乐部创始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50000余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近30000例。
今年夏季酷热异常,终于迎来了凉爽的秋天,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凉意。秋天虽然体感相对舒适,然而空气中湿度相对增高、含氧量则会降低,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会感到不适,如果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则要注意是否存在“心病”。
自六月以来,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医人数增多,分诊数据显示,大多数诊患者为中老年,对此刘旭教授给我们解答道:“老年人在秋天会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出现气短、乏力症状,原因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心房颤动,也叫做房颤。”
通常来讲,在抵抗力较弱的群体中,老年人是需要着重警惕房颤的发生的,尤其是当他们本身患有一些例如高血压、高血糖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高血压是房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每升高10mmHg,房颤风险会增加1.21倍;而糖尿病更会使风险增加34%,同时容易引发脑卒中及血栓栓塞。但是由于很多房颤患者是不显著的,发病时患者常常会忽略,因此房颤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人们对房颤的不了解,导致就诊率不高,因而诊断率也不高,这对于房颤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是不利的。房颤常常会伴有如下三种典型特征:
1.心悸,乏力,胸闷及运动后易疲劳;
2.头晕,黑朦甚至晕厥;
3.入睡困难及心理困扰。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前往医院进行筛查,了解原因。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实例中是常见的。有些病人,房颤病史长达数年都不自知,患病前期可以正常锻炼,体魄强健,所以最初房颤症状发作时都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类似症状发作越发频繁后,从偶发渐渐到数月多次发作,甚至一周数次,持续数小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胸闷,才会前往医院就诊。很多病人诊断为房颤后,会采取药物治疗,直至房颤反复发作实施药物复律无效后才会考虑手术。其实治病需治本,要想治愈持续性房颤,必须要找到其异常的电活动。这往往需要通过一些精准术式在常规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之上,对心脏的异常电活动进行标测,再由国际领先的运算方法,准确识别出每个病人的关键病灶部位,从机制出发进行消融,以此达到治愈持续性房颤的效果。6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对于射频治疗房颤的术式是完全耐受的,有些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需要经过身体状况评估,才能确认是否可以手术。
患者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身体检查,次日便可进行射频消融手术,一般术后三个月,患者需回院复诊,检查心电图是否恢复为正常窦律。随着医学发展,对于房颤病人都有转窦康复的机会!
房颤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当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就有可能导致脑卒中及血管栓塞,而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同时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有的患者甚至因房颤导致心衰,心衰加重房颤的恶行循环。此外,房颤还会造成认知功能下降、血管性痴呆以及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早诊早治具有必要性。房颤作为“缓病”,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早诊早治对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现自己有类似房颤的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尽早避免房颤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