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等三大领域首批6只ETF获批 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
本报记者 吴晓璐 邢 萌
9月18日,证监会批复6只主题ETF,包括2只科创板新材料ETF,2只科创板芯片ETF,2只中证机床ETF,这意味着主题投资赛道再次扩围。业内预计,这些产品将受到市场青睐,并吸引一批专注于主题投资的新增资金。
9月16日,证监会接收了上述6只ETF产品的申报材料,两天后的9月18日,6只ETF产品获得批复。
“6只ETF发行后,将引导投资者进一步关注科创板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尤其是具有中期发展前景的重点行业,包括芯片、新材料、机床等。”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处于关键发力期,资本市场的助力非常重要。监管层在特别短的时间内给予批复,体现了对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梁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加快审批节奏,体现出资本市场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决心。同时,这也有利于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进而促进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引导科创主题投资
有望推出更多相关产品
具体来看,6只主题ETF分别为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安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博时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
据记者了解,中证机床指数、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分别于今年5月9日、6月13日、8月15日正式发布,6只ETF产品则是目前市场首批跟踪上述指数的主题ETF。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几年ETF投资在我国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这主要因为一篮子股票配置有利于投资者,且一些主题ETF基金具备较好的弹性。在此基础上,本次获批的指数基金主要聚焦新产业,不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只主题ETF两日内获批,一方面说明国内基金市场已更为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芯片、新材料等产业的认同和信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聚焦新兴产业的产品上市。
“从近期市场各板块表现和成长性来看,当前市场投资风格更青睐于代表未来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行业。”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另据记者了解,A股市场未来将会迎来更多维的主题投资产品。
三大领域公司成长性较好
投资价值凸显
从投资价值来看,科创板芯片、新材料相关公司成长性较好。数据显示,科创板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6%和46%,截至8月31日,市盈率TTM为46倍,处于科创板开市以来的较低水平,具备一定配置价值。科创板芯片相关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2%和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4%。
中证机床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了50只业务涉及机床整机及数控系统、主轴、切削工具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集中反映了我国机床产业攻坚克难、实现工业“自立自强”的重大发展成果。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相关成份股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19%、24.46%。
中信证券认为,无论从短期、中期、长期投资逻辑来看,科创板新材料指数都具有十分良好的投资价值。
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攻克“卡脖子”难题
市场人士认为,博时基金、南方基金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产品获批,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安基金、嘉实基金科创板芯片ETF获批后,投资科创硬核科技再添强兵。作为首批聚焦科创板芯片板块的行业ETF,是投资者布局科创板芯片行业,把握半导体产业链投资机会的理想工具。更好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需求,有利于引导资源进一步向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倾斜。
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获批,则对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攻克“卡脖子”难题具有积极作用。华夏基金中证机床ETF基金经理司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低端市场充分竞争,中高端市场寡头垄断,且高度依赖进口。我国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技术独立自主将是未来趋势。
此外,中证机床ETF产品的推出对壮大上市公司力量、加快投资者回报等具有积极意义。梁杏分析称,一方面,中证机床指数的样本公司业务涵盖机床产业各环节,ETF产品的推出将为这些公司带来关注和资金,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拓展产品线,促进机床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机床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投资者通过配置相关标的,有望获得丰厚投资收益,分享经济增长红利。(证券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