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景区过度商业化:莫让“钱景”毁了景区前景

发布时间:2022-09-21 10:16:00来源: 工人日报

  莫让“钱景”毁了景区前景

  据9月19日《法治日报》报道,今年暑期有很多旅客投诉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包括景区内购物场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经营秩序欠佳;商业街过长、景观质量差、普遍存在不明码标价、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体验。

  近些年来,部分景区“千村一面”“千镇一面”的问题饱受诟病。休闲场所变身大集市,博物馆成了特色商品店,进入景区层层收费、雁过拔毛等较为普遍的现象更是让不少游客生厌,直呼“花钱给自己找了不痛快”。

  过度商业化、与景区毫不相干的门店等会破坏景区的原貌和风情,弱化景区的独特性和文化传统色彩,可谓既没了“面子”,也失了“里子”。对此,有关部门曾多次出手规范,一些5A级景区甚至因此被摘牌。

  从长远来看,景区过度商业化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进而损害景区的口碑。千篇一律不仅会影响本景区的前景,更可能牵连整个旅游市场。一些游客不愿意去知名景区,而是寻求小众、人少,甚至未开发的自然风光,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信号。

  过度商业化暴露出一些景区管理者只看眼前的“钱景”,从而忽视了前景。有的地方动不动就把大好河山圈起来收费,有的露营地随意设置各种收费项目,还有的地方私设“景点”挣快钱。一些景区抱着“小账本”,却看不到所在地经济发展的“大账本”。反观一些做得不错的景区,拆掉围墙、取消门票,让自然风光回归公益属性,却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各行业的发展,给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

  过度商业化还暴露出一些地方旅游开发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设计、创意能力。一些地方开发景区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对文化价值的挖掘“深度不够小商品凑”。开发体制混乱、人才缺乏等也导致一些景区文化和商业两张皮,给人造成过度商业化而没多少文化的印象。

  当然,反对景区过度商业化,不是不允许景区商业化。适度商业化可以给游客提供必要、多元的服务,也有利于在开发的同时加强对景区原貌的保护,保障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应该明确的是,商业化元素应该是景区的服务配套或者展现景区特色文化的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时下,一些景区已在着手改变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尝试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有的对商业街进行重新定位,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店铺;有的结合景区特色引入剧本杀游戏,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有的取缔了不相干的商业体,还原当地居民生活原貌……

  随着旅游市场发展、游客需求的升级,各地在发展旅游业时,不能新瓶装旧酒——虽然认识到旅游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是发展的思路仍是大拆大建、只看眼前利益和政绩,这种旧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不难预见的是,只重“钱景”、只会照抄模仿的景区,路会越走越窄,而有创意、有特色的景区,路会越走越宽。

  杜鑫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