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学者建言能源央企“双碳”行动科学性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要立足国情,辩证看待‘立’与‘破’。风、光的发展与煤电机组表面上是‘立’与‘破’的关系,实质是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阶段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风、光、煤电融合创新,驱动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日前在参会时说。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三峡集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学术研究者、政策研究者和企业实践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提高能源央企“双碳”行动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具体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在会上表示,企业需加大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他特别提到,要发挥央企在产业链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强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
本次研讨会由成立刚满一周年的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举办。该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在会上介绍了已取得的成果,并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推动成果落地和加强知识传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重而道远。”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何建坤表示,期待这个由大学和企业共建的专门研究气候治理政策和机制的科研机构,在知识创造和传播方面走向国际舞台,“把中心发展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一张闪亮名片”。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三峡集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室主任黄俊灵在会上表示,他们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重要抓手,积极投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践,为清洁能源科技创新链的完善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努力成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提到,企业应积极推进绿电交易、参与自愿减排市场和充分利用《巴黎协定》下的市场机制,并加快建立碳管理体系。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在持续推进中,全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充满挑战,中央能源企业在落实‘双碳’目标的道路上没有太多的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三峡集团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银生在会上总结时说,期待各方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