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荒地变良田 “一亩田”激活闽东乡村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9-29 09:5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宁德9月28日电 (吴允杰)初秋时节,走进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一片“金色海洋”映入眼帘,微风拂过,金黄色的水稻似水波荡漾,处处透着丰收意味。

  收割、捆扎、脱粒,白玉村的金色稻田里,一群八年级学生正化身“小小农民”,体验农事活动。

  “没有体验过收割的感觉,很新奇。”“看电视剧里农民伯伯收割很轻松,但是自己试了才发现很累,以后会更加珍惜粮食。”“现在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意思。”谈起耕种体验,同学们纷纷对记者说道。

  “以白玉村为中心,以‘认领一亩田’以及‘茶盐古道农耕体验园’等项目为配套,发展研学旅游”,寿山乡党委书记郑华东表示,有了“田”,各村的产业更加鲜活,将打造集休闲、体验、文创、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工旅”聚集区。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为持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屏南县创新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通过干部包干“责任田”的方式,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截至目前已认领水田近2000亩。

  据介绍,认种的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种植水稻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2500元费用,并走进田间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承担种植的农户每亩田年产出不低于400千克干谷,所产粮食归认领干部所有。

  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一亩田”也催生了新业态。郑华东说,以“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为契机,建成白玉、寿山、前墘、白凌、硋窑等5个百亩粮食示范片,建设“粮食安全”主题馆,加快农文旅融合,使各村的产业更加饱满。

  今年,屏南县进一步完善从认领到配送各环节流程,同时各乡镇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开展各类春耕、秋收田趣体验活动,让民众重温农耕生活,提高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走进位于屏南县长桥镇的柏源村内,清澈的柏源溪穿村而过,将千亩梯田与传统村落分割两边,形成“一水切分金瓯地,半壁梯田半壁村”的天然景象。

  据记载,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主体梯田1200多亩,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柏源人。但由于种植水稻经济收益较低,加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梯田大部分都已经撂荒。

  “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田撂了荒,慢慢成了一片芦苇荡。”长桥镇人大主席张太守说,如今这片地被认领了621亩,曾经丢荒的土地又变成良田。

  同时,柏源村积极响应粮食安全的政策,由党支部领办,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成立了屏南福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向村民流转300多亩的土地,动员全村农民开垦荒地,种植水稻。今年该村累计开垦种植水稻780亩,水稻长势良好,预计年产量达310吨。

  荒地变良田,如今的屏南县,处处是一派忙碌丰收景象。2021年以来,该县撂荒地复垦4788亩,补充耕地386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完)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