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二十大代表风采】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筑梦化学 科技报国

发布时间:2022-09-30 09:1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在合成化学领域,分子筛的生成过程一直被认为是“黑匣子”,其定向设计合成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寻解开“黑匣子”的秘钥。

  分子筛,是可以筛分不同分子的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规整的纳米孔道结构。作为石油化工领域最重要的固体催化材料,分子筛对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节能降耗、助力碳中和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1989年师从著名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于吉红就对分子筛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留校任教后选择了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同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于吉红

  因为分子筛的生成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黑匣子,实现它的定向合成特别具有挑战。我一直坚守这个方向,带领团队下苦力来建设分子筛合成数据库、结构数据库,总结规律和发现规律,在国际上我们比较早地提出了以理论模拟、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合成相结合,来指导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新路径。

  【解说】2016年,于吉红团队首次发现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成核的晶化机制,为分子筛材料的高效及绿色合成开辟了新路径。

  谈及当下分子筛研究的意义,于吉红表示,分子筛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且能在“双碳”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

  【同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于吉红

  分子筛是化学工业上非常重要的催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和离子交换材料,分子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于我国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并助力碳中和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说】面对当前新能源技术对储能材料的重大需求,于吉红团队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子筛薄膜的全新固态电解质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界面构建困难、内部锂枝晶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固态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分子筛材料的发展起步虽然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但近年来,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推动下,国内分子筛材料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分子筛生产国和需求国。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于吉红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潜心科研,为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吕盛楠 郭佳 长春报道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