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基层】绿富同兴,绘就乌海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的家乡——内蒙古乌海市,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如母亲般滋养着乌海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孕育出了“黄河明珠·乌海”这张“金名片”,让这座黄河岸边的小城熠熠生辉。
保护黄河生态,充值幸福生活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大河潮涌,蜿蜒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不动摇,坚守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抓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持续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生态治理试验项目,不仅让黄河乌海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还成功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生态画卷。
新兴产业点燃新引擎,打开转型升级新格局
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以“乌金之海”为名,一个时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冶金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坚持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窗口期,主动服务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切实夯实发展支撑、增强发展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年来,乌海市严守空气质量目标底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让新兴产业点燃新引擎。
守护碧水蓝天净土,构筑北疆绿色长城
乌海市属于典型干旱荒漠区,全市荒漠化面积占比曾一度达60%。然而,这却未能阻挡乌海人对绿色的渴望和追求。多年来,乌海市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心和民生工程,让曾经荒凉的土地一点点绿了起来。目前,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9.5平方米。全市不仅实现了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还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殊荣。绿染沙漠奇迹的背后,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生动实践,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居民生活新期待,城市焕发新活力
宜居的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海正全力谱写着工矿城市绿富同兴的宏伟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变。曾经依矿而建的工矿棚户区有大大小小17片,居住着6.6万户,近20万人,超过城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如今,乌海市累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万套,1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周边农区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整治,乌海市展开危房改造、街巷庭院整治等专项行动,综合执法、环卫保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区延伸,农区公交通车率达100%;乌海市人民医院、蒙中医院晋级为三甲医院,人民健康保障指标考核连续4年蝉联全区榜首。全乌海市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百姓渴盼的品质城市的理想已逐渐变成现实。
乌海市的变化映射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这样的变化也在其他地方上演。如今正值金秋时节,乌海市处处呈现出迷人的景色,置身于甘德尔生态文明景区,满目葱茏,树影摇曳,令人心旷神怡;漫步于黄河之滨的一号码头,波光荡漾,水鸟啁啾,充满了诗情画意;行驶在道路之上,绿树掩映、郁郁葱葱,生态廊道绽放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从家乡小城的发展看祖国腾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风雨兼程、筚路蓝缕的时代画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接续传承中国青年肯奋斗的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心系祖国、情系家乡,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人民论坛网 作者: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霁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