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帮助40余位烈士寻亲 “中国好人”周杨:每一次寻找都是对自己灵魂的净化

发布时间:2022-12-12 16:44: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王迟 王晶)“这么多烈士,十几岁、二十多岁就牺牲了,而且很多还是河南、山东、山西等外地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这片土地,我们为什么不能尽己所能为他们也做一些事情?”简单的一句话,周杨践行了9年。

  周杨出生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2013年7月,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改建,把分散掩埋在附近的三千余具烈士遗骨迁移到陵园中,周杨作为志愿者,参与鉴定和整理烈士遗物。

  由于当年战况紧急、记录不完备等原因,一些烈士的身份无从考证,家乡亲人也不知英烈魂在何方。

  时间越久远,烈士的信息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他们的直系亲属也会越来越少。因此周杨决定帮助烈士寻亲,早一天让革命先烈与家乡亲人重新“相聚”,既是对英雄的致敬和缅怀,也是对烈属的帮助和慰藉。

  他搜集整理烈士信息,9年间义务帮助40余名烈士亲属寻找亲人,送革命英雄魂归故里。

  近日,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揭晓,周杨荣登榜单。

  9年奔走 帮助烈士寻亲魂归故里

  周杨的整个寻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困难是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很多烈士的信息不准确,甚至连名录都没登记。“当时都是手写登记的信息,姓名、籍贯等信息都会有出入,后来又由于部队整编,或者当时的村庄被划到了其他地区,住址改变等,这都加大了考证的难度。”周杨说。

  尽管绝大多数的寻找都是以遗憾而告终,但他从不轻易放弃。他从网上搜寻求助信息,主动与烈士家属取得联系,利用手头掌握的资料,考证出烈士牺牲的时间及大概安葬位置,然后再到各个烈士陵园去核实比对。对没有找到具体名录,但经过核实确实在某处牺牲的烈士,周杨协助烈属,向烈士陵园申请进行补录。

  经过资料查阅,线索摸排,实地寻找求证,周杨成功为江苏淮安籍烈士张永和、山东济宁籍烈士王保荣等近10名烈士家属寻找到了亲人的埋骨之地。

  谈及这9年的经历,周杨颇有感触地说:“我们从历史资料中看到的只是一场场战争,一个个数据,但当你走近他们,你会真切感受到那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无比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背后又是无数个具体的家庭。每一次寻找,都让我对那段历史、对英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灵魂也是一次净化。”

  25年撰写30余万字研究文章

  为烈士寻亲,周杨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作为淮北矿业集团邹庄煤矿的一名普通职工,周杨同时还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和业余文物保护员。受父辈的影响,他从小就对革命文化情有独钟。1997年开始,周杨就潜心研究红色文化,购买了大量党史、军事及地方志书籍资料,考证、保护革命遗址,25年来撰写了70多篇、30余万字的研究文章。

  从驱车3万余公里对周围各文物点,特别是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保护性巡查,到走访本地所有健在的淮海战役亲历者,搜集整理第一手回忆资料,周杨用沾满泥土的双脚探寻淮北这片革命热土最动人的故事。

  通过走访调研,他新发现淮海战役南坪阻击战三官庙战斗遗址、新四军抗大四分校苗庄战斗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址,填补了历史空白。而他所整理的10万余字关于淮海战役的第一手回忆资料,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作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红色基因早已深深渗入淮北大地的文化血脉,也潜移默化刻入了周杨的基因。“我被先辈们舍己为人、舍己为国的精神所触动,为了革命的胜利、祖国的昌盛,他们是如此义无反顾,中华文明就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一棒棒接力下去。”周杨将新时代的接力棒传递了下去。

  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 传承本地历史文化

  周杨用为职工做安全培训的机会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做报告160余场次,听众2万余人,被职工誉为“矿区红色宣讲员”。

  做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周杨有自己的方法。“像红军长征、南昌起义这些历史上的大事件我不会去讲,这些大家都清楚,没有新鲜感,而且离他们也有些遥远,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从淮北讲起,从具体的人和事说起,“比如我讲我们淮北的革命斗争史,讲我们本地著名的革命英烈,这就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和大家有关联的事情,职工们当然愿意听。”

  淮北党组织重要的创始人朱务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姜新良,抗大四分校在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苗庄的战斗,刻在石碑上的淮北地区革命史,在周杨的讲述下,这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和遥不可及的历史,而是鲜活立体的人物和有血有肉的重要历史节点。

  “传承和记录本地历史文化,是我辈应尽的责任。”周杨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更传递精神。从2003年1月开始,周杨连续19年无偿献血共计31次,累计献血量达120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刷新”了两次还要多,并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周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特别有韧性,特别能吃苦”,这是周杨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到的继续前行的力量。(央广网)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