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随意在学校和学院间增加层级,也非简单院系归并:学部制改革究竟改的是什么?
不是随意在学校和学院间增加层级,也非简单院系归并
学部制改革究竟改的是什么?
学部制改革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一环。
——杨辉 上海大学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本报记者 滕继濮 实习记者 韩 荣
日前,太原理工大学召开学部启动会,正式成立包括理学部、信息与电气学部、材料与化工学部等在内的八大学部。启动会上,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学部未来将致力于提高学术水平,优化学术资源,促进内涵发展,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提档升级。
无独有偶,不久前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成立暨干部聘任仪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这是中山大学成立的首个学部,标志着学校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政策层面对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学部制改革便是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建设的有益探索之一。
越来越多高校加入学部制改革大军
在太原理工大学学部启动会上,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表示,学校、学部、学院、学系、学科、学者、学术、学派、学风、学生,构成了高等教育以“学”为中心的十大核心要素。其中,学部是超越学院层次的,具有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组织。
所谓学部制改革,是高校内部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增加学部一级的学术组织或管理机构,实现相关院系的资源整合,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统筹院系、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综合优势。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执行主任李均表示,从学部的创建模式来看,高校学部制改革分为“单一学院升格型”和“多学院多单位整合型”两种模式。所谓“单一学院升格型”是指由原来一个学院升格为学部,原来的体制机制不做过多改变,而“多学院多单位整合型”即由多个学院或单位整合而成的学部。
“各学部应积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学科交叉和多学科整合,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郑强说。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历史并不算长,2000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展开学部制改革,由此拉开中国高校学部制改革的帷幕。此后20余年,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相继实行了学部制改革。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发现,今年以来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在内,国内多所高校都在发力学部制改革,相继加入学部制改革大军。山西师范大学成立教育学部;中山大学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部;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农学学部、理工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部3个学部;潍坊科技学院组建了农学与环境学部、经济管理学部、机电信息学部、建筑与艺术学部、通识教育学部等5个学部……
将学科由“细分”变成“粗分”
高校已经有了学院,为何还要设立学部?上海大学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杨辉认为,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极大的变化,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需求。
“学部制改革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一环。”杨辉说。
学部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一方面是新知识的产生和学科之间不断分化、交融需要突破单一学科视野局限,让学科具有较大的集成度、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的新型社会协作关系,也需要打破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院系结构。
另一方面,在新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学部制改革恰恰反映的是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将学科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共生”转变为“协同创新”,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推进学部制改革对于高校来说有哪些益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表示,学部制改革将学科由“细分”变成“粗分”,学校的管理更容易了,效率也更高了。
“过去学院制改革将院系越分越细,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李均表示,2022年1月,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改制,成立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改制后的教育学部,不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承担起教育研究、师资培训等工作,加强了学科间交叉融合力度,提升了管理效率。
需要学校进行整体的系统性改革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伟宜介绍,目前我国学部制改革路径大致分为实体型学部、虚体型学部、虚实结合型学部三种类型,但本质都是整合学术资源。
“实体型学部与虚体型学部的区别主要是有无行政权力或者政治权力。”王伟宜解释,实体型学部兼具行政管理、政治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功能,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职能及相应建制一应俱全;虚体型学部不承担党政管理功能,只承担全部或部分学术管理的功能;虚实结合型学部则介于二者之间。
尽管各个高校选择的改革路径有所不同,但王伟宜认为不同类型的学部制改革都是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表现形式,本质上则是通过外在的变革,整合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实现高校治理的现代化,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部制改革一定不是单个的改革,它必然需要伴随着学校机关大部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否则就会演变成学校内部的院系简单排列组合。
“学部制改革的核心是大学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特别是要对学校、学部、学院三个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行重新安排。但学部制改革不能仅仅是设立一个学部,而是要把交叉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基层单位学术权力的功能体现出来。”李均说。
高校实施学部制改革,不是把其视为管理模式的变革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切割,随意地在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增加层级,也不是简单的院系归并和学科办学布局调整,更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只有从外界条件变化出发,将学部制改革放在高校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办学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学部制改革进行统筹设计、协同推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和自身情况,进行学部制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学部制改革才能产生实效。此外,学部制改革要真正响应新科技革命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迎合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