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品质之城
中新网武汉1月4日电 (记者 张芹)从荒湖沼泽到国营农场,从台商投资区再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武汉西部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是中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内地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又称“中国网谷”)所在地。
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城市建设“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群众生活“高品质”,奋力打造一座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品质之城。
涵养生态资源守护绿水青山
自云梦古泽孕育而来的东西湖区,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将其环绕,26个大小不同的湖泊藏身其中,辖区水域面积达124平方公里。
兴城先须治水,治水首在护湖。近年来,东西湖区将“水更清、河更畅、湖更美”作为使命担当。为此,制定了污水专项规划,把无环境污染作为企业落户的第一道门槛,对污染项目坚决说“不”。
同时,通过实施“金银湖七湖连通”“黄狮海联通”“径河清淤护岸”“港渠整治”“碧水蓝天”“汉江引水”“透湖”等工程行动;制定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面落实最严格三级“河湖长制”,建立和启动智慧湖泊远程监控系统,构建动态水网,推进湖泊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
目前,该区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6个湖泊水质稳定向好,Ⅲ类及以上湖泊占比超50%,无劣 V类水体。作为“国际湿地城市”的武汉,现有6座国家湿地公园中,其中,东西湖区占据两座。
近年来,东西湖区把“绿”作为生态发展的底色。通过“绿满东西湖”“汉江干堤绿化造林”等系列大型造林绿化活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不仅如此,一座座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等陆续“上新”,让“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成为现实。
坚持绿色发展加速动能转换
过去60多年,东西湖完成了农业大区—工业强区—国家开发区的迭代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武汉最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该区近年来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从工业文明主导模式向生态文明主导模式转变。
自1992年建立区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起,东西湖围绕“工业强区”目标,大力发展制造业,逐步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和食品加工区,形成了食品加工、机电制造两大支柱产业。
面对工业项目发展与节能降碳之间的矛盾,东西湖区持续整改、关停高能耗与高污染企业,并鼓励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技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并开启了一场以信息化、智能化、品牌化为特征的自我革新、向外突围之路。
在食品加工领域,东西湖区不仅汇聚了百事食品、可口可乐等全球食品巨头,而且统一企业、双汇食品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至沓来,良品铺子、周黑鸭等本土潜力之星更在此安家落户。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东西湖区2022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3.5万户,其中企业超2万户,总量逾18万户。
数字化赋能引领跨越式发展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下称“国家网安基地”)落户东西湖,为该区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全新突破点。截至目前,该区网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网安基地一期功能区基本建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入驻办学,网络安全企业相继落子布局,“网络安全万人培训资助计划”落地实施……知名高校莘莘学子、网络安全一流企业在这里同筑“中国网谷”。
在“中国网谷”数字化平台和企业加持之下,2022年,TCL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创想三维产业园、宝龙达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创维 Mini LED研发试产线产品成功下线,京东方扩产等项目加速推进。
目前,东西湖区已集聚形成了涵盖上游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实现了“从沙子到电视”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布局,成功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
推动城乡蝶变打造品质之城
对比东西湖区几十年的区域卫星图可以发现,60多年前的围垦之地早已“改头换面”。“北基地、南走廊、东引擎、中主城”的重点板块构想更加明晰,一座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品质之城正在崛起。
依托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势,该区已形成“铁水公空”四路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亮化美化工程,让“黄金十字轴”景观逐渐延伸;老旧居民小区改造,让“居民主导”成为城市更新的“法宝”……
武汉市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强调,如今的东西湖,既有“颜值”又有“气质”,不仅成长为武汉市经济重要增长极,更是绘就了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生态画卷。(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