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
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现场评论·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先富帮后富,跨越千里的茶苗,为偏远山村带来致富希望。深化多方合作、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价值含量,必能续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佳话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翻过一座山头,眼前仍是茫茫群山。几经跋涉,记者来到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与别处略显枯黄的山色不同,这里茶园起伏绵延,村民在山坡上辛勤忙碌着。虽是冬日,一派生机迎面而来。
乌蒙山腹地的这片茶园,与1900公里外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青青白茶苗,浓浓帮扶情,根植在了山区土地上。
先富帮后富,跨越千里的茶苗,为偏远山村带来致富希望。2018年10月,黄杜村为普安县送来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其中1500亩给了屯上村。“白叶一号”茶苗为何能点燃屯上村村民的致富信心?因为这让大家有了盼头。“同样是山旮旯,人家能翻身过上好日子,凭什么我们就不行?”作为屯上村首批前往黄杜村实地考察的村民,蒋成勇亲眼看到种茶致富的案例,深深意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鼓足了增收致富的干劲。
茶苗能顺利扎根屯上村,仅靠村民“一头热”还不够。早在20年前,村里就尝试发展经济作物,但最终失败了。究其原因,既有交通、市场等因素限制,也在于没有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这一次,经过专家多次实地勘探,长年云雾缭绕的屯上村,被认为是白茶理想种植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黄杜村种白茶致富的实践有望在这里重现,并逐步发挥出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屯上村的致富热情被“白叶一号”调动起来,从土地流转到基地建设再到后期管护,老乡们始终是各环节的主体。茶园带动2000多名群众就业,最近3年劳务收入超过1100万元。随着2022年茶园正式采收,春茶产值达150万元。这是村民们用汗水浇灌的果实,也是多方协作的成果。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坦言:“如果没有外力持续助推,我们可能又走回了‘单兵作战’‘靠天吃饭’的老路。”当地政府为村子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龙头企业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等后顾之忧,安吉县和黄杜村的技术支持也从未断线,两地携手共护茶树成长,多方合力共促产业壮大。援助地区的慷慨相助,党员干部的辛苦奔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农民群众的艰苦创业……万千努力如涓涓细流奔涌入海,共同铸就了先富帮后富、一起奔小康的发展奇迹,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照、厚植起精神财富。
一片茶叶如同助推器,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记者发现,“白叶一号”已在普安县广泛种植,种植面积达1.3万亩。4年来,普安县不仅建成“白叶一号”茶产业园,还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来打造,将茶园总面积拓展至18.3万亩,并在技术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茶叶综合产值接近17亿元。普安县主要负责同志说:“以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门路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后盾,茶叶正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普安县传唱着两首歌:“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唱出了人们与茶为伴、饮茶为乐的心境;“‘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含在口中甜在心”,唱出了东西协作、种茶共富的美好。放眼未来,继续发挥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深化多方合作、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价值含量,必能续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佳话。
从全国看,从山海携手的闽宁协作到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加大先发地区的帮扶力度,激活后发地区内生动力,必能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心共圆中国梦汇聚智慧和力量。
(程 焕 作者为本报贵州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