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万米沙漠大桥——全国唯一穿越活动性沙漠的特长桥梁巡检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黄贵彬 刘 勃 华 鹏
气温,零下16摄氏度;风力,6级以上。凛冽的寒风“吹着”哨子、“带着”沙子,打在棉衣上“沙沙”作响。测轨距、看高低……李国忠和工友们按照职责分工,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从甘肃阿克塞县城出发,汽车绕行于沙漠边缘,路程24公里,但行驶时间却将近1个小时。1月6日,记者在库姆塔格沙漠沙山沟特大桥下见到了李国忠和工友们。
“今天风大,工具也比较多,大家在上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作业现场,李国忠向工友们大声强调着。由320多个桥墩架设而成的沙山沟特大桥,最高处可达30多米,上桥的爬梯只有四处。要完成日常检修工作并非易事,李国忠和工友们必须把50多斤重的冲击镐等工机具抬到桥面上,再步行1公里左右才能到达作业地点。
全长10.6公里的沙山沟特大桥,位于库姆塔格沙漠腹地,是全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地区的特长桥梁,也是敦煌铁路建设时期的重难点控制工程,作为西北地区“一带一路”的交通大动脉,敦煌铁路有着连接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重要运输通道的作用。
沙山沟特大桥所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会降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较大的温差变化使桥梁设备出现冷缩现象,加之在重载货物列车的不断碾压下,铁路线路设备也迎来了“大考”,确保这段铁路的运输安全稳定,是嘉峪关工务段阿克塞维修工区职工的头等大事。
今年53岁的李国忠是阿克塞维修工区的工长,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工友们对敦煌铁路K201公里至K270公里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
“别看我们使用的工机具都很粗笨,但我们的工作都是在毫米之间见分晓,线路几何尺寸多一毫米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我们就像钢轨‘大夫’一样,给线路设备进行精准的‘内科手术’。”李国忠跪贴到了钢轨面,聚精会神地观察着线路高低。检查完,李国忠一边走向下一处作业点,一边向记者说道。
2个小时的“天窗”作业时间很快接近尾声,李国忠和工友们又将工机具一步一步抬到了桥下,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饼子、榨菜和热水,一边聊天一边吃了起来。“一会儿还要进行设备巡查,大家的中午饭就是趁着作业间隙吃几口饼子,能吃饱就行。”李国忠向记者打趣道。
18时,随着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李国忠喊了一声“收工!”大家扛起工机具,乘上了返程的汽车。在颠簸的汽车上,忙碌一天的李国忠和工友们渐渐都睡着了。
今年春节期间,李国忠和工友们依然要坚守在这里,守护沙山沟特大桥,为铁路运输安全站好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