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中国航天 新年新飞跃

发布时间:2023-01-12 10:52: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9日6时,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

  空间站全面建成,揽月、探火、逐日成果频出……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突破60次,创造了发射次数的新纪录。

  2023年,中国航天依旧精彩。在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频次的同时,新的运载火箭、新的发射任务将进一步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贡献。

  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23年,该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宇航、星河动力等航天企业计划安排10余次发射。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保持“60+”的高位。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共实施了6次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接力亮相,分别执行载人飞船、空间站舱段、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从天舟四号、天舟五号两艘货运飞船,到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再到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艘载人飞船,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承载着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强国之梦。随着国家太空实验室搭建完成,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将进入崭新阶段。据了解,随着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继续开展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中方正在开展对接协调,并积极进行国外航天员培训的相关准备工作。目前,中方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2023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研制嫦娥七号、天问二号

  嫦娥逐月、天问探火将开启新篇章。2023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

  2019年1月3日,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如今,嫦娥四号落月已4年有余,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行驶1455米,工况正常。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产出诸多成果,近百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陆续发布,不断深化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预计2025年前后,嫦娥六号任务将实施并为人类取回月球背面的第一批月壤。即将开展研制的嫦娥七号,则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开展飞跃探测——到月球南极的阴影坑里现场勘查,在月球上寻找水的踪迹。

  2021年5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一年多的时间里,天问一号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2022年9月举行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获得了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而在科研成果方面,中国科学家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关键技术攻关。今年,天问二号研制工作的推进,将让中国的行星探测走得更远、更稳。

  长征六号丙火箭将首飞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实现“一箭多星”的新纪录;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53次,刷新了成功发射的“连胜”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进入应用性发射阶段,其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新一代运载火箭全年发射占比约为27%。

  2023年,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改进型——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将进行首飞。据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长征六号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空白。

  今年,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有望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日,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将搭载的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民营火箭型号的规模化商业发射交付取得新进展。今年,“谷神星”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完成8—10次发射交付。

  链 接

  2023年 全球太空探索亮点多

  新的一年,全球太空探索活动丰富多彩,月球探索成为热议话题,各类深空项目也排上日程,各国竞相推进太空探索的势头仍将延续。

  月球探测是重点。俄罗斯计划把“月球25号”探测器送到月球南极勘察水冰资源并验证软着陆技术。印度“月船3号”探测任务几经推迟后暂定今年发射,再度尝试将着陆器和月球车送往月球南极。日本企业“白兔-R”1号任务计划4月在月球表面的阿特拉斯陨石坑进行软着陆。美国航天局的小型卫星“月球手电筒”也将进入绕月轨道,利用红外激光脉冲从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陨石坑内寻找水冰。

  深空探索领域,今年一大看点是发射窗口定于4月的欧洲航天局“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该探测器预计2031年飞抵木星附近,届时开始对木星及其卫星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复杂性进行深入调查。此外,美国航天局计划于10月发射名为“灵神星”的航天器,其任务是观测小行星带内一颗同名的小行星,预计2029年飞抵目标天体附近。

  更多太空观测装置今年内也有望部署就位:欧航局的“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旨在通过观测数十亿个遥远星系的分布绘制宇宙“三维地图”,揭示宇宙为何加速膨胀及暗物质、暗能量等谜题。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XRISM)”将接替发射后不久失联的X射线天文卫星“瞳”,捕捉来自遥远恒星和星系的X射线辐射。

  据新华社电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