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消费热起来?
如何让消费热起来?【针对如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政协委员热议——】
1月8日,北京进入“乙类乙管”,消费者需求如何有效拉动,企业经营者信心如何有效提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不少委员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提振消费方面,“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此次的政协会上,其一定将成为重要话题。”委员们纷纷表示。
促消费要提升消费意愿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
促消费,先要提升消费意愿。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指出,疫情使一部分人收入减少,还让一部分人避险意识增强,选择将一部分资金作为银行存款,这些都会对消费产生影响。要提升大家的消费意愿,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是关键。
但要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李志起委员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首先,对于困难人口、贫困人口以及部分老年人可以通过发放现金的方式进行支持,并明确发放的现金只能用于消费,不能用于储蓄,让他们有钱消费;其次,要适当降低居民负担,例如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进一步调整个人所得税,包括提高起征点、给予一部分人群免税待遇等,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第三,还要促进以年轻人为代表的群体更好就业,只有有了稳定职业和收入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消费。
发放消费券也成为提升消费意愿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过去我们所发放的消费券使用时限过长,就有些像撒芝麻盐一样,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还有待考察。”市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认为,几年的疫情已经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发放的消费券应该在某个月或某个季度集中发放,进行定向消费,以使其在短期内能够掀起一个消费高潮,同时能渐渐让消费者消除对疫情的恐惧,重回正常的消费状态。
此外,农村村民也成为提升消费意愿的重点人群。市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薛刚给出了一组数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实际增长4.3%,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552亿元,增速比城镇快0.2个百分点。“我们将促进消费的目标对准了农村地区。今年首农食品集团聚焦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留守老人,将着力打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综合平台,除了供给瓜果蔬菜、食品、日用品等,还要将理发、裁缝等便民服务及托老服务纳入其中,精准对接农村地区居民需求。”薛刚委员说。
扩展消费场景
建立“首演”经济
实际上,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北京多个商圈、热门打卡地等地方的人气都在快速恢复,烟火气在慢慢回归。但在李志起委员看来,这些“烟火气”只是“存量”,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刚需,“要促进消费,还要有‘增量’,要把‘烟火气’变成能让消费者满意度更高的消费,这需要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消费供给,推出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来刺激和引导消费者。”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喜隆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正关注的是商圈的提质升级,“传统商圈同质化较多,现在更需要的是超前的思路来设计,要避免商圈没有特色而束缚发展,商圈的规划布局要科学精准、与市场融合并轨。”
疫情期间,演艺市场的萧条让安庭颇为唏嘘,所以他特别提出,文化消费的复苏应该与“首店”经济、“首展”经济等“首发”经济活动一样,建立起“首演”经济。他解释说,“首演”(包括“首映”)是指文化演艺项目及电影项目的首次演出、放映等活动。对于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特别是提升北京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且颇具特色。“首演”经济带动的不只是演出、电影等文化行业本身,其衍生的周边产业、文化IP的价值,以及对文化地标的文旅品牌价值的提升,都是北京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所在。
安庭委员强调,北京打造、承载“首演”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演艺团体,剧场、剧院、影院等演出场所的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作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无论是演出场次还是观众人次,在全国都位于前列。这为“首演”经济在首都北京拥有了强劲的市场基础与领创优势。因此他建议,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首演”(含“首映”)活动一定的支持,包括文化基金的进一步扶持、税收的定向减免、金融+文化系列工具定向支撑等,鼓励并带动更多的“首演”(含“首映”)项目放在北京。
同时,充分联动“首发”经济的其他要素,如“首店”“首展”等与“首演”经济进行联动。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在“首店”“首展”等商业地标上积极探索“首演”项目的演艺新空间,让“首演”能够更多地走出剧场,与其他“首发”经济要素融合发展、一体联动。
深耕消费最后几公里
智慧提升消费服务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委员在提到扩消费时,开始另辟蹊径,更加关注消费的最后几公里。市政协委员、华域大通投资(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金葵花便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郁指出,2023年的前十几天,他们投资的紫光园餐厅已经在王府井、水碓子西里、房山政通路新开了三家店,还有几家店在装修当中。与普通餐厅不同的是,这些新店基本上都是采用“200平方米以下+外卖窗口+堂食+快餐”的形式。
“这些变化是因为疫情期间百姓需求的转变,为了服务更多百姓,我们开始大力开发社区店,在租金低的同时又能扮演好百姓食堂的角色。”刘郁委员表示,今年将继续围绕社区餐饮做好做深,把亲民便民惠民的口号做得更实,为辐射三公里的居民提供刚需食品,比如馒头、花卷、酱牛肉等,“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同样,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丁利霞也想到了要通过提升消费服务来带动消费。她透露,未来首钢园将可通过“完善首钢园的智慧交通运营体系”带动消费。据丁利霞委员介绍,目前首钢园的交通已和社会接轨,但如遇节假日、大型活动,交通和停车管理就会不畅,希望能够提升相关服务管理,让首钢园更智能、更便捷,配套服务更完善。“首钢园占地面积较大,可以引入定制公交、摆渡车,帮助游客便捷入园。针对私家车,可以引进市场化经营主体,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丁利霞委员说。
此外,未来要统筹利用好首钢园的冬奥遗产,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不断扩大首钢园区的影响力,也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文/本报记者 解丽 董鑫 崔毅飞 叶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