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考古名家:从“晋系青铜器”看文化张力
中新网太原1月12日电 (记者 李新锁)从晋西高原、黄河东岸考古遗址,到晋南地区铜矿、盐池资源,再到晋国称霸的缘由,以及海外收藏的晋系青铜器。青铜时代的山西,为何会有影响深远的青铜文化张力?
12日,在山西云上文博会之“文化名家会客厅”,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小三以《青铜器的张力》为题,解析“晋系青铜器”的多元之美。
历史上,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青铜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产生了一类青铜器,就叫“晋系青铜器”。
春秋中期以后,“晋系青铜器”达到了技术和艺术上的巅峰,是东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现在位于太原汾河边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里面的大量青铜器和青铜铸造相关文物见证了山西在青铜时代的历史积淀。”陈小三说。
在青铜器的历史上,“晋系青铜器”上起龙山文化晚期,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
据陈小三介绍,在龙山文化晚期阶段,山西南部出现了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陶寺遗址和帝尧有关。
“在陶寺遗址中,发掘出齿轮型青铜器、铜铃等。”陈小三说,相似的器型在陕西石峁遗址也有出土。这说明,山西陶寺遗址和陕西石峁遗址有密切文化关联。
在夏代到早商阶段,山西南部是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当地的盐业资源和中条山铜矿资源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物资。
其中,夏县辕村遗址出土的夏代青铜爵,其造型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相近,说明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二地之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东下冯遗址出土铸造铜器的石范;西吴壁遗址发现了大批文化性质明确、年代序列完整的夏及早商时期冶铜遗迹和遗物。
晋西地区曾出土了一批具有土著风格的青铜器,它们和河南安阳殷墟的青铜器风格迥异。
陈小三说,晋西地区黄河沿线的保德、柳林、石楼、永和、吉县等地的大量商代晚期青铜器,如铃豆、舞铙、龙形觥等极具地方特点;铃首剑、蛇首匕等则显示出北方草原民族特色。不同风格青铜器的发现,说明这里曾经有依附于商王朝的方国,也有与商王朝兵戎相见、文化差异明显的敌对势力。
陈小三表示,从西周到春秋早期,山西拥有最为完整、丰富的周代封国资料。“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遗址,到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墓地、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等”,这些重要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上述结论强有力的明证。
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晋系青铜器”达到最辉煌的阶段。
陈小三说,春秋晚期,侯马铸铜遗址兴起,青铜器纹饰更加细密和富有层次,形成显著的晋国青铜器风格,成为黄河流域青铜器代表。“侯马铸铜遗址出土大批青铜器陶范”表明,彼时,晋系青铜器已高度商业化。
陈小三说,从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许多模和范可知,北京、河北、甘肃、山东等地发现的若干青铜器,均为“侯马铸造”。“晋系青铜器”的文化张力说明,文化强,对外的各种影响就强。(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