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东聊城:番茄品种研发开辟新赛道 找回“老味道”
聊城市是山东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记者近日在当地走访发现,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联合科研单位在番茄新品种研发上下苦功,努力找回“老味道”、开发新风味,以期在国内外蔬菜种业竞争中跻身前列。
在东昌府区一座百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记者走入其中一间温室育种大棚,看到满枝的番茄已红艳成熟,每行植株都标有品种的名称。示范园的负责人付成龙告诉记者,棚内一共试种了100多种番茄。
“吃一个吧。”付成龙随手摘下一颗,递给记者。外形与市面上的番茄无异,但记者一口下去,才发现果肉很软,汁水险些溅出,味道酸甜可口。“是不是有种小时候的口感?”付成龙笑问。
在示范园办公室,记者看到几大塑料袋的番茄,个头、形状都不一致。随手掏出一颗,才发现上面密密的小字:“色好、收花好、抗病好、形状好”。付成龙的妻子朱珊珊介绍,这些都是刚摘下的口感番茄,每一颗都写着编号和描述,方便进一步杂交实验。
什么是口感番茄?朱珊珊回答,不同于更注重产量的普通番茄,业内将注重品质和口感的新品种,统称为口感番茄,“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在聊城深耕蔬菜育苗30余年的朱玉祥告诉记者,聊城过去种植的许多番茄老品种,沙瓤、酸甜可口。但因为抗病性差、商品率低,近20年逐渐被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取代,番茄的抗病性得以大幅提升,产量提高、货架期也得到延长,但口感却因此被“牺牲”。
而番茄的“老味道”却是付成龙最想找回的。这背后是他和当地一些同行的共识:番茄行业的高产之路即将触“顶”,品质和口感会是未来的重点。为此,从事蔬菜育苗多年的夫妻俩,在2013年成立聊城市第一家番茄育种企业,开始口感番茄的品种研发。
10年来,他们不断从全国各地收集番茄“土种子”“老种子”,买下许多番茄新品种、“洋品种”的使用权,总投入超过500万元;为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院校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并与聊城本地的大专院校深度合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夫妻俩收集到200多份番茄种质材料,一年能组配组合上百份。选育的4款新品种,已在农业农村部登记注册,并通过新品种授权审批。检测数据显示,新品种的营养物质比普通番茄更高,抗病性、耐储存等指标也不逊于国外品种。
2020年新品种的种子初次上市,2022年销量就比上年翻倍,达到1005万元。去年,东昌府区的种植户张朋国试种了其中一款水果番茄品种,经济效益出乎他的预料,“经销商上门抢着收购,地头价是四五元一斤,是普通菜用番茄的3倍”。
“口感番茄将是未来种业竞争的重点。”付成龙说,他和当地同行有信心走到前列。(新华社 记者李志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