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全球发展新机遇
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只有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应对日益紧迫的全球发展难题;只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一个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不仅将不断推动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也将继续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筑墙设垒严重阻碍全球发展进程
目前,发达经济体已成为保护主义的主要推手。根据全球贸易预警发布的数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累计推出贸易干预措施8.3万余项,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6.2万余项,占贸易干预措施总数的比例约为74.6%;发达国家累计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3.6万余项,占同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数的比例为58.5%。少数大国热衷于推行“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政策,在国际上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使得开放型世界经济遭受重大挑战,严重挫伤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受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驱动,美国成为全球共同开放的最大阻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累计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8234项,其数量居全球首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加速“脱钩”进程,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出台了大量以狭隘的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逆全球化政策,加大限制产品、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全球生产和交换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和阻碍。例如,以贸易逆差为由对多国采取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大外商投资限制,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对他国开出天价罚单并实行技术封锁。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联合盟友建立了一系列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小集团,并在盟友和伙伴国之间推进所谓的“友岸外包”战略。2021年6月,美国与欧盟宣布启动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以促进美欧之间的创新、投资和供应链。2022年5月,TTC举行的第二次部长级会议强调,美欧伙伴关系是其共同的力量、繁荣和致力于自由、民主和尊重人权的基石,主张将供应链转移到可信赖国家。同月,美国正式启动将中国等重要地区国家排除在外的“印太经济框架”,试图拉拢部分国家“围堵中国”,打造受美国掌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美国还强化了“五眼联盟”,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和“四方芯片联盟”,拼凑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到处制造分裂,将经济全球化推向歧途。
这些日益盛行的筑墙设垒行径,不仅严重破坏公平开放的国际环境、阻碍全球发展进程,也使发达经济体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近年来,受保护主义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全球发展动力也明显不足。2022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22年国际货物贸易量增长3.5%,较2021年下降6.2个百分点;同月,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出现下降,最多与上年持平。2023年1月,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远低于2022年6月预计的3.0%。其中,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3.4%,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0.5%。作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为0.5%,欧元区为零增长。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极力逃避国际发展责任和阻碍国际发展合作,导致全球共同发展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巨大挑战。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就中国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随着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尽管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但中国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2020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491,比2019年下降0.02%,比2015年下降1.5%;但中国的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成为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中国还探索了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举措。截至2022年,中国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列有禁止准入事项6项和许可准入事项111项,与2016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相比缩减比例高达64%。中国还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并在海南自贸港推出全国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如今,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增长7.7%。同时,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9.9%;折合178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同期,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87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7.4%;折合102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中国已成为过去百年中经济总量最接近美国的国家。2012至2021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9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中国GDP总量达到17.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7%。这一比重打破了日本曾在1995年创造的占美国GDP比重为72%的最高纪录,从而成为过去百年来第二大经济体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GDP总量自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2014年达到日本GDP总量的两倍以上,2021年达到日本GDP总量的3.6倍,预计2022年将达到日本GDP总量的4.3倍。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2013至2021年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七国集团成员贡献率的总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引领全球发展的“火车头”。中国打造的一系列面向世界各国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更是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团结之路、加强互联互通合作的共赢之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使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在经贸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贸易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动力。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6%;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3.8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19.4%;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例达32.9%,较倡议提出的2013年上升了7.9个百分点。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191.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
中国倡议创建的亚投行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积极拓展伙伴关系,深入参与全球发展议程。目前,亚投行已由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截至2022年年底,亚投行共批准202个项目,融资总额近389亿美元,撬动总投资超1000亿美元,惠及全球33个国家,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能源、交通、水务、通信、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复苏。
中国还创办了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为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18年以来,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约2000个首发首展商品亮相,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和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出台落实,中国将以更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光明日报 作者:徐秀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