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万里 书写新章
山川万里 书写新章
——光明日报2023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综述
兔年春节,全国各地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从1月6日起,光明日报组织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无论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祖国最北街巷,还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祖国最南礁岛,无论是高寒缺氧人烟稀少的西部高原,还是热闹富有烟火气的东部平原,记者奔走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描绘欢乐祥和、昂扬向上的新年新春新气象。
喜气洋洋 书写红火年味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江苏张家港喜气洋洋。大年初二,记者苏雁来到这里,与村民们共度佳节话家常。
位于张家港的永兴村,过去遍地是散货码头、小化工厂、养殖场,大风一刮粉尘乱飞,如今大变模样——放眼望去,开阔的江面上有大轮船,天高云淡,种满芦苇的江岸如同水墨画一般。苏雁随即写下《生态红利带火了“小渔村”》,讲述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下,“靠江吃江”的小渔村被生态红利“养富”的故事。
“这种景观是永兴村的独特资源。小渔村一跃成为‘最美江村’,靠生态环境吃起了文旅饭,老百姓也通过生态红利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越来越有盼头。”苏雁高兴地说。
今年是新疆记者站站长李慧和记者赵明昊来新疆工作一年后的首次“新春走基层”,他们决定一起去牧民家中采访。
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南山牧村是一个民族特色村,哈萨克族群众占绝大多数。李慧和赵明昊在春节前夕来到这里,适逢镇里第一次举办冬季农牧民运动会,采写了《“热腾腾”的农牧民运动会》,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还写出了当地用冰雪资源带动旅游热、运动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有读者评价稿件“展示了当地基层群众的生活面貌,给基层工作人员鼓舞了士气”。
平凡岗位 描述动人坚守
坚守,守的是万家灯火璀璨。
记者杜倩去年进藏工作,她先用两个月时间在日喀则和林芝跟随西藏边防的移民管理警察重走巡逻路、走访边境小康村。这段经历使她深切感受到高原戍边工作不易:“我们曾途经珠穆朗玛峰脚下,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边境,高寒缺氧导致整夜无法安然入睡。我们跟随西藏边防人员巡逻山口,有时爬雪山、爬碎石,冻得嘴唇青紫……”
“一家不圆万家圆。”戍边警察告诉杜倩,自己一般不在春节期间休假,因为除了日常巡逻和辖区管理外,还要上门慰问老人送温暖,保证每天有人值班。
于是,杜倩也趁着春节,随他们去老阿妈家里慰问。“对我来说,采访老阿妈是新年里最有价值的事。西藏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边境村,我在这里看到了边民幸福生活的画面,体会到警民鱼水情深的温暖。”
吉林省舒兰市是一座以农业为主的东北小城,气温最低可达零下20多摄氏度。
1月3日凌晨3点半,街巷寂静,月光、灯光照着舒兰的皑皑白雪,吉林站记者任爽和李层已随着环卫工人老魏在大街小巷上忙碌“扫”街。
他们一边看老魏指挥自动化清运车走走停停、清理垃圾,一边听老魏讲过去开着“小四轮”人工清理垃圾的故事。
“我们随环卫工老魏上早班,除了感受环卫工人的辛勤,更感叹机械自动化给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带来的改变。作为记者,我们被老魏的故事触动,也为这座小城的文明进步而感动。”任爽深有感触地说。
新春新貌 展现实干风采
安徽记者站记者丁一鸣今年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采写了多篇报道。他的《跟着老张驻村去》,写的是合肥创新基层人才选用办法出台后,“老张”作为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干部,驻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的故事。
稿件虽然是今年发出,但是早在一年前丁一鸣就获得了这条线索。当时,他没有急于报道,而是花了一年时间蹲守调研——他和老张一起为群众送春联、调解群众矛盾、陪伴特殊儿童练习书法,直到夜色降临。
“采访前我就跟老张说,不要安排任何特别环节,一天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真实最能打动人心。”丁一鸣说,直到今年看到老张的工作取得突出业绩,这条线索被“捂热”,才把老张的鲜活故事呈现到读者面前。
云南记者站记者徐鑫雨,是一名“95后”年轻记者。为收集大量鲜活的一手素材,她从昆明奔赴西双版纳,来到景洪市嘎洒镇曼洪村,走进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小院建在农村,课堂设在田间,长期驻扎在这里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通过多年的坚守,终于有了多年生稻研究成果——该成果入选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
“看他们播下春日种子的时候,我不仅感受到科研人员的坚守,而且感受到农业科技人才将‘三农’情怀深深揣进心坎。”徐鑫雨说,这些满怀希望、饱含激情的科技人才正在岗位上散发着独特的光与热。
海南记者站站长王晓樱已多次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去年,她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采访,今年则到了中国最南的三沙市。
王晓樱在文昌市清澜港码头登上了前往三沙永兴岛的补给船——“三沙二号”。“那天风高浪急,同船舱里有人吐了两次,经过12个多小时的颠簸,船才靠岸。”她回忆道。
上了岛,进了村,王晓樱发现:以前渔民用木板和油毛毡搭建的窝棚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曾经村民只能接雨水洗澡、用咸井水煮饭,如今有了可以24小时供电的电厂、新建了海水淡化厂;向海望去,“三沙一号”和“三沙二号”大型补给船穿梭在海南岛和西沙,三沙告别了过去的物质紧缺与交通不便的日子。
看着岛民如今的生活,王晓樱又有了新的报道线索和写作灵感,“三沙的稿子还可以继续做,这里有祖国最南端的学校,有三沙人专门为海龟设立的保护站,还有把寸草不生的沙洲变绿洲的动人故事……”她意犹未尽地说。
生逢伟大时代,书写伟大变革。“新春走基层”让记者编辑们脚踏实地,描绘出人民群众越过越红火的美好生活,讲述着普通人坚守基层岗位的奋斗故事,书写了新时代发展的华丽篇章。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 菲 刘瑞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