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索罗宁忆星云大师:推动东西文明交流一直是他的理想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题:汉学家索罗宁忆星云大师:推动东西文明交流一直是他的理想
作者 杨程晨 朱贺
“推动东西文明的交流,据我所了解,这一直是他的理想。”7日向中新社记者忆述与星云大师30年来跨越东西的忘年友谊时,俄罗斯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索罗宁多次提到“好人”“幽默”“慈悲”等词。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近日在高雄圆寂。在索罗宁看来,这位具全球影响力的东方佛教大师一生强调交流互鉴。对于星云大师,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文化不只面向华人、更要面向全世界,让不懂汉语的人也能了解东方文化,打破语言藩篱,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作为学生及工作时期都与星云大师有过接触的西方学者,索罗宁在海峡两岸皆有佛学研究经历。20世纪90年代初,星云大师率团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访问。彼时,对汉传佛教颇感兴趣的索罗宁在圣彼得堡大学修习汉语,担任了大师此行翻译和向导,二人就此结缘。
后来,索罗宁数次参加佛光山主办的佛教交流会议,并应星云大师之邀将其著作译成俄语版本,其中一本《星云禅话》广受欢迎。索罗宁说,书中的禅宗公案故事,经大师阐释后变得好玩起来,传播效果甚佳,在俄罗斯多次出版。
2008年,索罗宁“意外”受聘为台湾佛光大学佛学院教师,教授佛教史、佛教义理等课程。时值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初设,索罗宁教学任务繁重,这期间与星云大师的接触也最为频密。
“尽管他说自己学历不高,没多少智慧,但我认为他的佛教学问相当不错。”在索罗宁看来,星云大师为弟子们开示的思维非常清晰,说话直接且平易近人,能把复杂内容讲得深入浅出。一次偶然听旁人说起星云的日记,得知大师在10多年前于圣彼得堡初见索罗宁时写下“小伙子很潇洒”。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世俗之间,有人评价,星云大师既入世、也出世。索罗宁认为,佛教自印度传入东土,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再传至日本、韩国,乃至欧美,这本就是佛教与不同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佛陀在2000多年前留下的思想遗产,至今仍有现代意义。“星云大师并不矛盾。”他说,星云的修为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个佛教研究者不知道星云大师的。”索罗宁观察到,大师圆寂后,许多佛学研究者在社交平台寄托哀思。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也在社交平台转发纪念文章,并留言:他曾说过自己没有很多的指示,但最重要的是慈悲,这个世界的确缺少慈悲,这个我们要好好学习。
在索罗宁看来,慈悲为怀是人间佛教的内涵之一,“星云大师将佛教的道理落实到人际关系当中,倡导互帮互助”。
说起星云大师所留遗产,索罗宁认为,除寺院、道场、学校外,星云大师还留下更多精神财富,“这种从无到有的转变,就是大师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