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恢复国际航班促进复苏 民航业铆足劲飞翔

发布时间:2023-02-15 11:08:00来源: 经济日报

  民航业铆足劲飞翔

  2023年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从低位快速反弹,客流量明显增长。1月21日至27日,春节假期七天民航运输旅客900万人次,比2022年春节同期增长79.8%。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春节假期七天民航平均客座率达76%,比2022年春运增长20个百分点。

  民航业2023年的目标是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实现盈亏平衡。为此,要在国际航班航线上不断加力,在拓展国内客运货运网络上不断挖潜,在智慧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精准发力。

  恢复国际航班促进复苏

  当前,航空公司、机场正在“铆足干劲”恢复国际航班。“1月8日以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入境航班从T3D恢复到了T2和T3E常态化运行,第一入境点航班全部回归北京。目前首都机场已经恢复一定规模的国际航线,周航班量达到180架次。”首都机场航空业务部航空发展主管苏增蓉告诉记者,已有21家中外航空公司恢复了在首都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航班运营。

  2月6日起,国家文旅部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泰国等20个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中国南方航空加大国际运力投放,恢复及新开其中12个目的地国家的48条往返航线,为旅客提供全国出发的丰富航班选择。当前,南航联合旅行社推出新西兰、菲律宾、柬埔寨等目的地的首发旅行团。

  根据飞常准和携程统计,1月份,中国境内通航国际和地区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为264班次,环比增长31.73%,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际和地区航班起降8196架次,环比2022年12月份增长了31.7%,同比2022年1月份增长了105.3%。

  国际航班的恢复,离不开政策支持。2022年12月28日,民航局发布《恢复国际客运航班的若干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实施国际客运航班“五个一”“一国一策”调控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废止疫情期间发布的部分政策措施要求,民航各单位按照安全第一、市场主导、保障先行的原则,及时优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流程,确保国际客运航班安全稳妥恢复。

  2023年,民航业将充分利用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完善合作机制,夯实合作内容,加强与各国民航主管部门各层级沟通交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航各领域合作。

  不过,恢复国际航班和航线,航空公司和机场仍需应对挑战。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认为,国内航空公司要尽快恢复各型号远程宽体客机的运营能力,机场要强化国际和地区航班的综合保障能力,尤其是大型客运口岸的航班保障能力。同时积极与境外航空公司加强对接和协调,增加国际和地区航线的航空客货运力供给,满足国际和地区联系的现实需求。

  民航业专家林智杰认为,下一步需应对三大挑战。一是旅游市场仍需恢复,国际旅游市场恢复、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能力的恢复仍需有一个过程。二是需要加强与国外航司的代码共享、联营联运等国际合作。三是国际销售能力重建,疫情下不少机票代理商退出市场,航空公司需要重建国际销售能力,特别是海外市场销售渠道。

  “国际航线的恢复需要境外地面保障资源、时刻航权资源的匹配。部分核心机场的时刻和航权资源突破了疫情前的分配规则,历史时刻和航权的确认问题不容忽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占芬建议,布局国际航线时需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因素,做好国际航班保障评估,确保国际客运航班有序稳妥恢复。

  拓展客货运网络释放潜力

  2023年,民航业将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扩大“干支通,全网联”试点范围。

  “国内航空市场将是民航业挖掘潜力的重点方向。支线航空的完善将推进国内骨干网、基础网连接,有利于优化航线网络、释放潜在市场需求,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占芬说。

  2022—2023冬春航季,华夏航空将在内蒙古、新疆、重庆、湖北等多个区域新开或复飞40多条航线,将新增鄂州、忻州、东营、荆州、巴中等多个全新支线网络航点。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认为,推进“干支通,全网联”有四个着力点。通过增加现有机场之间的通达性,发挥枢纽机场的辐射效应,强化干线、支线、通航短途运输之间的“供血”效应;完善通程航班“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五项基础服务标准,推行中转服务便利化;引导航空市场主体间深度合作,挖掘中转市场潜能,提升现有航班客座利用率;解决目前通航短途运输航线在干支机场的中转服务断点,增加旅客乘坐通航短途运输航班意愿,带动通用航空发展。

  2023年,民航业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023年颁证运输机场达258个。将强化综合枢纽机场航空物流能效,发挥货运枢纽机场功能,促进航空货运稳健发展。

  李晓津表示,2022年,民航货物运输量约608万吨,恢复至疫情前的80%。2022年前三季度,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98.2万吨,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1%,但航空货物运价同比2019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航空货运高度依赖客机腹舱,货物运力与客运航班高度相关。2023年,要响应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稳住国际航空货运市场,开拓国内市场。

  占芬认为,国内政策持续发力、防疫政策科学优化、新兴业态持续升温、贸易伙伴多元化,将促进航空货运发展。2023年航空货运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巩固国际市场优势。继续优化制度环境,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安检通关体系,深化民航业与航空偏好型产业的融合,更好发挥航空货运速度和效率优势。

  加快智慧建设助力绿色发展

  《“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强调,到2025年,民航业将初步建成安全、智慧、高效、绿色的航空物流体系。

  民航业2023年将深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实施,落实《关于民航大数据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

  占芬认为,2023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智慧民航体验。例如,旅客“刷脸”即可快捷查询航班、登机口、行李转盘等信息,航空出行全程自助、差异化安检、托运行李全流程跟踪等服务将更加普遍,通程航班、中转数字化的推进也将不断提升旅客中转衔接的便利性。

  当前,南航物流在大兴货站引入外骨骼机器人,提高了搬运效率,还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解决了人工装卸承受负荷大、易受伤的问题。“外骨骼机器人的运用是大兴货站迈向智能化的其中一步,我们积极探索智慧物流建设,让科技真正照进现实。”南航物流华北区域营销中心党总支书记程倩表示,南航物流正在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积极打造智慧型货站和一体化智慧物流平台。

  民航局已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从长远看,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将刚性增长,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仍有挑战。

  在绿色民航建设上,海南航空开展了30多项节油举措,累计节油7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万吨,还在国内航线全面实施“禁塑”行动,客舱内采用环保餐具包、餐盒、纸杯、杯盖、搅拌棒及毛毯袋、手提袋等用品,助力民航绿色发展。

  李晓津表示,2023年乃至未来,民航绿色发展重点是降低吨公里油耗。值得期盼的举措包括在空中逐步降低航线非直线系数、降低绕航率、降低地面滑行时间和等候时间、推动机场区域专业车辆电动化等。

  崔国强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