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做操”,你觉得如何?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邢蕊)提起学生时代的共同回忆,广播体操算一个。
当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大喇叭里播放的广播体操前奏,催促着学生们来到操场。为了“应付”这每天的必修课,有人做操像“梦游”,有人躲在教室里装病……
这些记忆,总会在听到相似旋律时浮现在脑海里。如今,上班族青春的“回忆杀”再次上演了,并且解锁了新“场景”。
近日,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青海省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广播体操和工间健身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周一至周五每天15分钟组织开展工间健身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内容主要以大众熟知的第九套广播体操为主。只不过这一次,过去的课间操变成了工间操。
曾是“网红运动”
今年60岁的周女士,对工间操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记忆。
周女士年轻时的工作,是在食品加工厂包饼干。流水线上的工作枯燥乏味,只有在工间操时间,工人们才能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每天短暂的15分钟,成为周女士和工友们最期待的休闲时刻。
“那时候没人不做工间操。以前也没什么运动健身项目,工间操就是大家锻炼身体的唯一途径。”周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说起工间操的起源,还要追溯到1954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它体育运动的通知》,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开创了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有组织、有领导地集体进行体育锻炼的先例。
彼时,第一套广播体操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全国多家电台每天多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之后每隔几年,都会有一套新的广播操问世。截至目前,国内广播体操已经迭代至第9套。
据周女士回忆,当时每天上午十点,工厂广播里的口令会准时响起:停止工作,深吸一口气,一二三四……周女士和其他女工放下手中的工作,伴随着音乐开始扭动身体。跟着音乐做广播操,成为当时我国亿万干部职工的重要运动方式。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环境、社会观念等的改变,工间操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00年初,周女士下岗后自谋职业。曾经熟悉的工间操旋律也在她记忆中慢慢模糊。
没有工间操的日子里,周女士打羽毛球、乒乓球,柔力球,还跳过一段时间的广场舞。她表示:“好多年不做操了,现在锻炼方式多了。比做操有意思多了。”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赛事活动处的工作人员曾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工间操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变迁过程。早期企业以国企为主,工间操的推广相对简单一些。后来企业形式逐渐多样化,“一些企业可能并不愿意花时间去统一做操”。
直到2009年,趁着北京奥运会的余温,《全民健身条例》问世,其中提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活动。久违的工间操再一次引发关注。
能否再成上班族的“心头好”?
在国家层面鼓励恢复工间操后,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工间操的推广力度。例如,在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倡导下,北京市于2010年恢复了职工工间(前)操活动。广播电台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固定时间播放广播体操音乐。
安徽省滁州市也在2014年在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恢复了工间操,工作日每天上午9时半至10时,各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组织干部职工锻炼。
据悉,目前全国推广的工间操主要以第九套广播体操为主,这套操经过北体大专业团队研究后推出。不过随着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工间操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上文提到的青海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表示,除过广播体操,也可以选择“八段锦”“24式简化太极拳”等优秀传统健身方法。
而在全民健身理念盛行的今天,工间操也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今年32岁的赵伟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由于上班久坐,他的腰椎和颈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熬夜写材料,也让他的发际线日渐后移,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最近,他加入了工间操大军,跟着办公室大姐们在楼道里活动筋骨:“以前从来没做过工间操,现在做一遍浑身冒汗,对身体还是很有好处的。”有时候,赵伟觉得广播体操太呆板太无趣,他也会到院子里跳跳绳,或者跟着视频练练八段锦。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赵伟很难抽出时间去健身房。对于他而言,工间操起码能确保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
如今,像赵伟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的状态下,工间操不失为上班一族锻炼的好方式。
不过,在推广普及工间操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现实挑战。有网友表示,每天工作量已经很饱和,休息时间只想休息,不想做操。也有网友担心,“带薪做操”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
场地限制、职工体育需求的个性化、工间操形式单一等,都是普及工间操道路上的“拦路虎”。但如果能唤醒更多人的健康意识,或许这才是工间操存在的最大意义。(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