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北京社会企业整体发展情况良好 专家学者提出发展建议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社会企业整体发展情况良好,宏观政策呈有利趋势,但也存在社会使命定位不明确、营业收入下降、团队建设及品牌传播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2023社会企业(北京)峰会近日举行,峰会期间发布《北京市社会企业影响力评估报告》。报告认为,社会企业未来还需吸纳人才、拓展业务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
本届峰会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指导,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建外红”共富联盟、善行直达联合主办。主办方表示,此举旨在搭建全国社会企业交流平台,展示社会企业服务和产品,构建共融共生的发展体系。
“未来仍要加强社会企业理论研究,引导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首都社会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许伟说。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长何立军提出,特别需要鼓励社会创新,强调社会价值创造。让社会企业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乡村振兴、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科技向善、科技共同体打造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就政策支持、金融服务体系搭建、社会企业能力提升和行业生态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并从可持续生活方式、社会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创新驱动等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原书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贵伦表示,社会企业作为兼具市场与公益职能的组织,是中国式社会建设现代化最具活力的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社会建设现代化的最短板和关键支撑。
“未来更要通过制度建构、模式创新等方式助力社企高质量发展,发挥其在第三次分配中更大的作用。”何立军说。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对社会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善用商业运作模式”“根据政府和社会需要做一些相关服务”“鼓励已经注册为企业的转型认证为社会企业”等。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提醒,社会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会面临比较重要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明确认证的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在不改变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彰显其特有的特质。
本届峰会现场举行了2022年度北京市认证社会企业授牌仪式。(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