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发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安杰
近日,《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是国家“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的一种法治量化评估工具。该指数的研发,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通过实地调查普通民众和法律职业群体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分解表和雷达图等直观形式显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文明指数排名及其在各级指标上的得分(强项和弱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本地司法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为全国各地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提供一面可供自我对照的“镜子”。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是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继《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之后发布的第7个年度报告。该报告根据课题组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收集的24354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形成。
(一)全国各地司法文明指数总分排名分析
1.2020-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文明平均得分为71.1分(满分为100分),与2019年平均得分70分相比,提高1.1分。
2.2020-2021年值得注意的数据:一是上海市以73.3分排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得分第一名,这是其在七年评估中第五次排名第一,比2019年第一名浙江的72.5分高出0.8分;内蒙古自治区以69.2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垫底,但比2019年最低分湖南67.1分提高了2.1分;二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差为4.1分,相较于2019年最大分差5.4分,缩小了1.3分,这说明全国各地司法文明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得分均未达到“良好”水平,说明各地司法文明建设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二)司法文明指数10个一级指标得分及排名分析
1.司法文明指数10个一级指标的最大分差为11分,2019年最大分差为9.4分。从10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来看,“司法公开”依然得分最高(76.6分),“法律职业化”得分最低(65.6分),反映了司法改革的成效还不够明显,特别是法律职业群体对此不够满意;一级指标“司法文化”得分倒数第二(68.0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其满意度较低。具体得分,详见图1。
2.法律职业化程度亟待提高。“法律职业化”一级指标得分65.6分,不仅比2019年的66.5分降低0.9分,而且在10个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2017年和2018年两年连续倒数第一)。在其3个二级指标中,“法律职业人员享有职业保障”得分最低(62.5分),虽比2019年的61.5分有所提升,但比2017年的65.2分仍降低不少。
3.司法文化建设更需弘扬理性。“司法文化”一级指标的得分68.0分(比2019年的67.4分提高0.6分),在10个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二。在其4个二级指标中,“公众参与司法的意识及程度”得分最高(73.4分,比2019年的72.3分增加1.1分)。
2020-2021年数据显示,仅有58%(比2019年的55.5%有所提高)的普通公众认为,如果有当人民陪审员的机会,自己有参与法庭审判的意愿。另外,超过六成(61.3%,比2019年的55.5%提高5.8%)的公众表示,支持在公众场所举行公捕、公判大会,其中有19.1%(比2019年的15.8%提高3.3%)的公众表示坚决支持。这说明,现代司法理念的宣传普及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4.司法腐败遏制任重道远。调查数据显示,“司法腐败遏制”一级指标得分为69.0分,在10个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三。
(三)2020-2021年司法文明指数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方法
1.问卷样本选取方法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的问卷调查,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800份问卷,其中公众卷600份,专业卷200份(法官、检察官、警察各40份,律师80份)。公众卷与专业卷的比例为3:1。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4354份,其中,法律职业群体样本总量为6273份,公众样本总量为18081份。
2.公众卷数据采集方法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公众卷数据采集,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3个人口最多的城市,随机抽样600人,样本中男女各半;抽样调查对象至少涵盖9个职业中的6个职业。
3.专业卷数据采集方法
为确保专业样本数据的代表性,避免样本代表性的偏差,专业卷的发放兼顾了调查对象的分布特征。首先,每个省份在两个以上地区或城市发放问卷;在直辖市选择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其次,在被调查城市随机选择调查单位时,兼顾省级、市级或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大小不同的律师事务所。再次,在同一机关(机构)尽可能兼顾不同部门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和律师。最后,在同一部门尽可能兼顾不同工作年限的专业人士。在问卷调查时,先由调查员讲解“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的内容、意义和方法,再由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当场答题。
4.客观指标数据来源与主客观指标分值比例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主客观指标分值比例为9:1。客观指标数据来源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向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2020-2021年度工作报告。
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10个一级指标赋值各占10%的比重,并将10%的比重均分给相应的二级指标;相应地,二级指标的比重又均分给对应的各个题目。具体指标的算分遵循“题目赋分→二级指标得分→一级指标得分”的计算方法。(1)根据赋值原则对67个问题逐一赋分。(2)对问题所属的二级指标算分:若二级指标下仅有一道题目,则以该题的均分作为该指标得分;若二级指标下有多道题目,则以多道题目的均分作为该指标得分。(3)在求得各二级指标的得分后,以其均分作为所属一级指标的得分。
(四)中国司法文明七年发展轨迹分析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2021》附录转载了张保生、王殿玺:《中国司法文明发展的轨迹(2015-2019)——以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为分析工具的研究》一文。结合2020-2021年度的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司法文明水平七年时序变迁,可以发现其纵向整体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中国司法文明指数值从2015年的64.5分上升到2021年的71.1分。尽管在不同调查年份,存在着有升有降的变化,但其变化轨迹总体呈现出向上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司法文明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总体是在进步的;另一方面,司法文明的发展也经历了某种起伏、反复甚至退步,说明中国司法文明的发展是在曲折变化中不断累积上升的过程,呈现螺旋式发展的态势。(法治日报-法治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