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进行时 专家共商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 (谢雁冰)“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安全的目的在于守护人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14日在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上说。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论坛设有五个分论坛,其中分论坛三的主题为“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
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明确指出:“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为何安全之于人权如此重要?在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分享了自身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社会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条件,发展优先要建立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向阳在分论坛主题发言时指出,人权与安全密不可分,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也是最基本的安全”。
然而,二战结束后70多年来,冲突、战乱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每况愈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灰犀牛”“黑天鹅”层出不穷,重大流行病、气候变化、生态破坏、恐怖袭击等问题带来的挑战愈加严峻,国际社会似乎陷入普遍的不安全感之中。
与会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小涛认为,安全的环境是人权实现的基础,危机、冲突、动荡等不安全因素不但妨碍各项人权的实现,而且会导致对人权的破坏,甚至造成各类人权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4月,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而后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开篇便写道:“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
“当前军事战争与科技冲突、贸易摩擦仍在发酵,已经成为摆在人权保护面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王轶说,全球安全倡议是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具体化,初步在安全领域形成了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整体性方案,向世界提供了破解全球人权治理困境的安全公共产品。
“整体性”“综合性”是当天各方嘉宾评论全球安全倡议对促进全球人权治理意义时,使用的高频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认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倡导各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携手寻求长远解决之道,推进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这充分体现出全球安全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改善全球人权治理,探寻综合性、系统性解决之道。
“发展和安全是维护人权的一体两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刘卿说,可以通过发展保障和平实现安全,全球安全倡议将安全的内涵从关注安全事务本身向经济社会等发展领域延伸,增加了安全问题的厚度和深度。
参加论坛的多位外方嘉宾也高度赞赏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认为全球安全倡议通过弥补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完善全球人权治理。
乌干达人权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潘·卡赫卢表示,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国际秩序危机不能靠武器来解决,为世界人权保障注入了新内涵,同时为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注入了信心。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切切伊巴耶夫·艾尔梅克·卡纳托维奇称,全球安全倡议中有诸多促进全球人权治理发展的具体方式和宝贵经验,他引用中国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当前国际形势,呼吁各国在人权保障问题上加强合作。
“中方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明确表达了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彰显了中国智慧,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意大利民主与促进中心联合主席米凯拉·阿里卡莱说,让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