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北京推动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 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6 11:1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低效产业空间如何高效利用?北京批复了6个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典型示范项目,通过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支持,推动腾退低效产业空间的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有效盘活存量产业空间,加强高精尖产业发展空间要素支撑。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此次批复了北京金融科技中心、隆福寺南坊、昆泰大厦、永丰产业基地、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等6个项目且各具特色: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项目是金科新区核心区的代表性项目,也是动批疏解的标志性项目。这里曾经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世纪天乐国际服装市场所在地,是动批地区面积最大、商户最多的市场,内部以回廊式分割方式聚集了近3000家商铺。2017年10月,世纪天乐市场关停,2200家商户疏解后落户天津、河北白沟等地开展经营,在物流、交通、市场、配套等方面激发了当地发展活力。

  该项目在最大限度保留存量建筑结构、空间体系、设施和构件的前提下,改善建筑立面、交通及外部景观,并同步实施高水平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利用屋面面积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同时,在改造中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协同,部分地下车位和室外广场将对外开放,助力解决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实现对区域公共服务的织补功能,建设商业楼宇与社区、居民友好互动的“朋友圈”。

  该项目计划2023年下半年完工,将以服务金融机构和央企总部衍生金融科技企业为目标,形成金科新区集聚传统金融升级、创新金融业态、数据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处于南中轴沿线、南三环至南四环之间,是南中轴地区规划实施的重要一环。这里曾将是创办于1998年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是大红门地区45家服装批发市场之一,于2021年10月底腾退关停。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建设项目探索建立“空间+投资+服务”新型园区运营模式,将融合“办公+商业+居住”多元业态,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促进大红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园区分两期进行更新改造,一期(西楼)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数智创新中心(展厅)建成投用;二期(东楼、北楼、中楼、南1楼、南2楼)建筑面积约12.1万平方米,力争在2023年年底实现全园开园。

  作为大红门地区率先启动的城市更新产业综合体项目,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涵养,集聚超过150家企业,促进大红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品牌重塑和价值提升,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外,隆福寺南坊改造项目是隆福寺-故宫-王府井“文化金三角”的重要板块,将与隆福寺-美术馆片区文化艺术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形成错位互补和有机联动,打造集文创产品开发、艺术品交流、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综合体。

  昆泰大厦装修改造项目是朝外大街更新改造的首个开工项目,也是重要的节点性项目,疏解腾退原传统商业办公业态后将引进新创意经济、新数字经济、新服务经济企业入驻,构建融合创新型产业服务与新消费空间。

  永丰产业基地Ⅱ-1地块工业用地加速器一区标准厂房升级改造项目是助力构建中关村科学城“一轴一廊”发展格局的重要项目,腾退原有高耗能低端产业环节后将汇聚创新创业要素和产业研发要素,全方位衔接中关村壹号,吸引培育两业融合主体,打造专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石景山区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改造项目原为“京西八大厂”之一的北京重型电机厂,在完成传统制造环节退出后,通过打造“科技引领、制造升级、数字赋能、文化创新”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聚集联动、平台开放共享、服务赋能发展,成为石景山区产业融合共生发展的新实践以及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示范。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上项目支持主要突出“三个考虑”:

  一是充分考虑产业空间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性,通过合理匹配并高效利用改造后的空间资源,支持和保障高精尖产业落地,引导传统业态转型为符合新时代首都发展要求的产业。

  二是充分考虑疏解腾退空间高效利用的示范性,在减量发展背景下,将“疏整促”专项行动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机衔接,支持疏解腾退空间升级改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充分考虑项目改造低碳理念和对区域公共服务的织补,引导项目积极开展绿色节能改造,打造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并与周边环境协同、打造开放式空间,带动区域整体提升。

  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既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腾退低效产业空间更新改造的支持政策,特别是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文化产业等新的产业增长点,持续优化服务,引导片区整体综合更新,打造多类型产业空间更新组团,推动存量产业空间高效利用,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资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完)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