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解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密码”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三大文化设施全速推进、运河商务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工、1.7万余人到行政办公区办公……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从“打基础、补短板,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迈进。
7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解锁这座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智慧“密码”。
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
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高质量发展意见》)。北京将《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的7个部分19条内容进一步丰富细化,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19个部分66条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切实将《高质量发展意见》转化为一张推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和行动手册。
副中心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
近三年,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全力打造以重点功能区和特色小镇为重点的高品质承载空间,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拔地而起;行政办公区一期建成投用,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昔日的化工厂房变身城市绿心;广渠路东延串联“主副”城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三大文化设施等重大项目全速推进;顺利保障完成了第一批41个部门、约180家市级机关的集中入驻,带动1.7万余人到行政办公区办公、生活。
公共文化建筑群年底开放
国家大剧院演出剧目在副中心同步上演,可实现高效检索并自动化送达的“智慧机械书库”,集多种文保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博物馆……被称为副中心“三大建筑”的剧院、图书馆与博物馆开放后,将使市民文化生活更多彩。
据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组成,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它的舞台尺寸同现国家大剧院基本一致,可以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将由首都图书馆运营,将成为一个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将由首都博物馆运营,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
截至2022年底,三大建筑项目已全面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现阶段,项目正全力推进项目精装修工程及机电、暖通等设备安装工作,预计于2023年底实现三大建筑全面完工并面向公众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片区
副中心一直将“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和最亮眼的名片,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新明亮的城市风貌,绿色福祉逐渐融入副中心城市“基因”。去年,通州区成功创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78%。
在生态“绿”的同时,副中心不断拓展“绿”的内涵,延伸至产业、交通、能源、建筑、文化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结构,集中建设以绿色金融、财富管理为重点的运河商务区,以主题公园、文旅商融合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区等。
位于大运河北首的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商务区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商业办公楼均达到绿建3星标准,打造绿色、森林、海绵、智慧城市的示范区。作为承载首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商务区将建成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任艳霞介绍,目前,运河商务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大部分已基本完工,北环环隧、东关隧道全面通车运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千荷泻露桥慢行系统提升完成投入使用;220千伏电站、燃气调压站、岳庄110千伏电站建成具备使用条件,为产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政条件;园林绿化提升项目(一期)已启动施工。
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迁入办公、北京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落地、国内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入驻办公……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0590家,外资企业89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87家。(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