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从首个全国生态日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发布时间:2023-08-15 16:21:00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首个全国生态日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18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18年后的今日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中华大地。

  为什么要设立全国生态日?为何说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为何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芹。

  我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高度重合,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多开创性努力

  记者:全国生态日是怎么诞生的,为何设在8月15日?

  王海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有助于从源头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伟力,也契合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我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高度重合,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更多开创性努力。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助于标志这种独特性和开创性,激发全社会投身绿色发展的热情。

  设立全国生态日,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其他的纪念日、活动日一并形成了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行动的长效机制。过去50多年来,国际组织或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不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和活动日。如地球日、环境日、湿地日、水日、气象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臭氧层保护日等,这些纪念日在提高环保意识、凝聚环保共识、促进环保行动、形成环保治理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新舞台。

  记者:为何说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王海芹:全国生态日的设立,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已建立,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设立全国生态日,利于进一步健全多主体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特别是通过知识普及、政策解读、技术展示、案例分享等方式,向全社会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价值主张,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科学素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进而促进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企业更有动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社会组织更好发挥有益补充作用、公众更能日常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切实有效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路线,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中国大地发生深刻变化

  记者: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认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及其实践伟力?

  王海芹: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对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开始搞生态旅游的做法表示赞许,并评价是“高明之举”,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蕴含着辩证思维的科学论断,鼓舞和指引安吉18年来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度概括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这一论断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适度节制理念,又体现出辩证地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全国各地绿色发展实践取得实效。各地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必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绿色低碳经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让你印象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王海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党全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得以有效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过去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惯性思维。

  二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6.5%,蓝天保卫战成绩优秀,“拍蓝天”“晒蓝天”成为公众日常,城乡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87.9%,较2015年提高23.4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推窗见绿的宜人景致不断增多。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人印象深刻。

  三是我国正在形成绿色发展新赛道优势,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带来新的增长点。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不是矛盾,关键在思路、在产业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制造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正在培育壮大一批新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

  我国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了统筹推进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二是依靠科学理论正确指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注重由实践探索上升为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基本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实践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够推动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继续指引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新进步。三是处理好战略定力和政策科学性灵活性的关系。既强调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也注重在实践中优化调整推进思路和政策体系。例如,能够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战略部署;及时总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验,不断规范化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既十年如一日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注重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稳步支撑产业有序发展。

  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记者:如何理解“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王海芹: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关键是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践证明,靠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排放大量污染所带来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面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必须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重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从客观规律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效果不断递减、成本逐渐加大,面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新目标新任务,必须从源头和全过程寻求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绿色低碳增长新动能,成为推动绿色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着力点。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实现碳中和、培育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我国也必须抓住机遇,抢占绿色竞争制高点。

  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结构性调整,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中锻造新的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中形成安全、稳定、平价、清洁的新型能源体系,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中构建便捷顺畅、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二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在加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倡导的同时,也要注重依靠法律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是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记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有何世界意义?

  王海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适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于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也指引中国不断做好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一是阐明了人类文明未来进步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进入到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以来,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仅支撑起少数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人口仅有10亿左右;而未来随着数十亿人实现现代化,以往建立在大量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消耗基础上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对人类永续发展作出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凝结着对人类文明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丰富和发展了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演变规律的认识。

  二是为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倡导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践行环境治理多边主义、共享环境保护成果,超越了狭隘的地区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全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议题的深入,以实际行动助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秩序。

  三是为后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特征,后发国家难以也不能再走同样的路。在发展经济中提前预防、及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对于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阐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内在机理,在兼顾发展与保护方面为后发国家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韩亚栋)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