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金砖赋予埃塞更好的形象和机会
【记者连线】
8月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其成员资格将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的消息顿时让埃塞俄比亚国内欢腾雀跃、激动万分。
总理阿比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埃塞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是一个伟大的时刻。”8月25日,埃塞俄比亚智库政策研究所咨询顾问巴鲁·德米西在埃塞主流媒体《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埃塞加入金砖将提升埃塞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在经济、贸易、投资、发展等领域给埃塞带来更多机会;不仅将推进埃塞与金砖各国的合作,让金砖精神发扬光大,还将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和谐的全球新秩序。
文章说,埃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为埃塞与金砖国家探索经济合作、拓展伙伴网络、推广金砖精神创造机会。文章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表示,发展是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金砖国家要做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反对“脱钩断链”、经济胁迫。要聚焦务实合作,特别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供应链等领域,促进经贸和财金领域往来与交流。
文章还引述了南非负责亚洲和金砖五国事务的无任所大使阿尼尔·苏克拉尔的话。苏克拉尔强调,已有40多个国家有兴趣加入金砖,而在购买力方面,金砖国家已超过了七国集团。埃塞看到了与金砖国家合作的潜在收益,希望借助与金砖国家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发展、技术进步、区域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及生态保护等。
文章表示,埃塞已在各个领域与金砖国家开展接触与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此次金砖会晤将进一步深化埃塞与中国的关系。文章指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埃塞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埃塞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铁路和工业园区建设,亚吉铁路已为埃塞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中国还支持埃塞电信、能源和制造业的发展,支持埃塞建立经济特区和发展人力资源,促进了埃塞就业率的提升;在政治领域,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高层往来与互访,不断扩大政治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文章说,加入金砖将从经济、外交等方面促进埃塞与金砖国家合作,这种合作将扩展埃塞的基础设施网络,改善国内及与邻国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发展及区域一体化进程,为埃塞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埃塞可有望借助金砖国家发达的农业技术提高本国粮食的产量、流通与分配,实现农业现代化;与金砖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的合资企业,扩大本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蓝图。
文章特别强调,埃塞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还是金砖国家都珍视建立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加入金砖后,埃塞与中国可超越双边关系探索对各方都有利的三边或多边合作。
文章最后指出,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金砖合作机制将为埃塞与中国深化合作提供新框架。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一种特定的文明。世界文化、传统及制度的多元化将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合作。在这些价值观的引领下,金砖国家将为强化更加包容、和谐的全球秩序作出新的贡献。
埃塞俄比亚外交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达里斯科达尔·塔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金砖峰会批准埃塞加入,这是赐予埃塞的一份礼物,因为在过去3到4年里,埃塞在外交上受到西方国家打压和制裁。但中国却一如既往地跟埃塞友好往来,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场合,中国一直都支持埃塞。”
塔亚认为,金砖机制是对目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秩序的改善。当然,金砖国家不是要完全与西方国家分离,与西方国家还要合作。金砖机制的存在说明发展中国家不会全面接受西方的霸王条款,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应该有权利建立金砖这样的体系。
“金砖平台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外交支持和金融支持的机会”,“金砖平台是一个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的平台,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塔亚说,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南非、巴西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活跃的经济体。因此金砖国家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量无疑会对世界政治产生显著影响。埃塞加入金砖说明埃塞有能力像中国和印度一样快速发展起来。金砖成员国为埃塞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塔亚指出,在过去20年里,埃塞和中国保持着友好伙伴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埃塞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埃塞加入金砖后,金砖平台成为加强两国合作的又一个纽带。埃塞希望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中国也希望提升在世界舞台的影响。比如中国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旨在改变失控的世界秩序。金砖平台将在某些领域把志同道合的国家聚集在一起,探讨共同关切的议题。相信埃塞和中国将为建立全球新秩序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8月27日电 本报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王传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