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被小区门禁撞倒受伤【 专业人士提醒:侥幸“冲关”易出事故】
安装在小区进出口的感应式门禁系统原本是为了加强小区安全,不料却引发意外。近日,一位市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其家人骑车出小区时被小区大门门禁撞倒受伤。
小区门禁也有伤人风险?记者实地探访了市内多个小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门禁安装了遇阻回弹安全装置,但侥幸“冲关”也易出事故。
出小区时业主被门禁撞倒受伤
市民邹女士称,她是黄陂区盘龙城一小区的业主。今年9月3日上午9时多,邹女士的丈夫骑着电动车外出。在经过小区大门时,电动车被大门门禁撞上,随即摔在地上,其丈夫牙齿受伤破碎,就医修复要花不少钱。
邹女士提供的小区监控视频显示:当日上午9时19分许,小区门禁打开后,一名男子走出了小区,随后,邹女士的丈夫骑着电动车出现在画面中。此时,门禁仍是打开的,电动车刚刚驶过大门,门禁自动关闭,关闭过程中刚好打到了电动车车尾,电动车随后失控摔倒,邹女士的丈夫倒地受伤。
邹女士称,她的丈夫是已经出了门被打倒受伤的,小区门禁没有门阻安全设置,打到人后无法自动弹回,且门禁闭合速度太快。邹女士认为小区物业应对此事负责,但小区拒绝承担责任,双方各执一词。
9月6日,记者联系上该小区物业何经理。何经理表示,小区门禁安装有几年了,物业已告知业主经过大门时一人一卡,一卡一过。邹女士的丈夫骑车出门时车速太快,在门禁没有复原的前提下强行闯关。由于双方对事故责任划分各执己见,物业方建议邹女士走法律途径维权。
小区门禁系武汉德云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装维护。该公司负责售后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小区门禁有遇阻回弹功能,只是没有升级到红外遇阻回弹功能。红外遇阻回弹功能可在一米距离左右自动识别人或车,门禁随后停止、回弹。
多数小区门禁有遇阻回弹功能
9月5日、6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市内多个小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门禁有遇阻回弹功能。
在汉口后湖,记者在百步亭金桥汇二期小区看到,大门口设置有行车道闸,道闸旁边是行人门禁。记者看到,居民进门时需刷卡,出门只需按一下按钮。门禁则会自动打开,间隔五六秒后,门禁自动合上。此时,记者将正在合上的铁门轻轻推一下,运行的铁门便停顿了一下,随即回弹,再缓慢合上。
在塔子湖东路光明上海公馆小区,大门口居民进进出出,十分忙碌,一名小区保安在门口值守。记者测试发现,该小区门禁也有遇阻回弹功能,开合的门禁遇到手推等阻力,会停止后回弹。在门禁上,还贴有“请勿逆向行走,小心夹伤”“请有序进出道闸,并看护随行小孩”等提示语。此外,百步亭温馨苑、百合苑等小区的门禁也有遇阻回弹功能。
青山区鄂州街上的铁投江南御景小区南门,部分骑电动车的业主会在门口减速,并挥手向值班室示意,此时保安会遥控开门。当班保安告诉记者,因门禁关闭而摔倒的骑行人确实不在少数,大多是因为发现门已经开始缓缓关闭,但仍想加速骑走。“其中一个门有遇阻回弹功能,遇到障碍会停止关闭,相对安全一点。”
电动车抢行门禁现象较普遍
探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小区大门门禁需要刷卡或按按钮出门,但不少骑车的市民瞅准门禁打开尚未关闭的时机,抢着出入大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日13时许,在青山区工业三路恒大御府小区2号门,记者现场看到,门禁开启状态时,部分骑电动车的居民会直接驶出,有的则会在门前停下,按一下开门按钮再骑走。
现场值班保安介绍,该门自动关闭的时间约6至8秒钟,并无“遇阻回弹”功能;一些电动车出入时,经常会被关上的门带到尾部,导致骑行人摔倒。他说,见过最严重的一次,是一名外卖小哥骑车进门时摔倒,后箱里的食物撒了一地。
在汉口后湖百步亭金桥汇二期小区,记者看到,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车进门,此时门禁正在自动关闭,该男子并未减速,抢在门禁闭合前冲进了小区。
在小区门口值守的保安王师傅称,他经常看到有人骑车抢着进出门,为了安全,自己常常主动用手中的遥控器为骑行的人开门禁。
在光明上海公馆小区,除了部分业主外,一些进出小区的外卖员也是闯关抢行,进出门禁时车速较快,稍不留神,既可能撞上门禁,也很容易冲撞到居民。
光明上海公馆小区一名物业人员表示,物业在门口设置有警示标语,保安员也会提醒骑车的居民注意安全,但骑车抢行现象仍较普遍。
不可抱侥幸心理“冲关”进门
武汉德云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侯国华称,目前多数小区门禁均没有升级到红外遇阻回弹功能,但普通的门禁遇阻回弹功能也有1至2秒的反应时间,要求居民出小区时刷卡缓慢通过,特别是骑车的市民一定要减速。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冲关”进门,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武汉为安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唐经理也表示,门禁出厂前设置有遇阻回弹功能,门禁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大概有10余秒。门禁在关闭的过程中,居民特别是骑车的人不能一味往前冲,要注意缓慢通过,最好是下车推行。
采访中,针对小区门禁安全问题,多个小区物业公司表示,会加强硬件管理,提升门禁智能化程度,同时要求保安加强对业主们的安全宣传,告诫业主们切不可贪图方便,抱着侥幸心理“冲关”进门。
文/图 记者李爱华 邓小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