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美术馆里的上海都市生活新体验-中新网
中新社上海9月17日电 题:美术馆里的上海都市生活新体验
中新社记者 许婧
上海是中国拥有最多美术馆的城市,去美术馆“看展”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美术馆见证并凝聚着上海城市形象的发展历程,体现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趋向。如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张磊所说,在美术馆的推动下,上海在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属性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与文化属性,其多元、包容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由此更加丰满、立体,在众多大城市中更显别具一格。
“抵达美术馆,即抵达一种想象,把自身从现实维度中释放、从日常中释放,抵达更多样的文明和生命体验。”《行走上海美术馆》一书作者潘丽17日在“看得见的美术馆——《行走上海美术馆》新书分享会”上说,相比传统的美术馆建筑,现代美术馆在建构时都会考虑到“公共性”;人们来到美术馆也不只为参观展览,还希望获取更为开放的艺术体验和更丰富多样的其他活动体验。
黄浦江、苏州河作为上海的主要水脉,近20余年来发展孕育出一条傍水而生的艺术脉络。苏州河全长约6.3公里的滨水空间,至2023年已分布了100多处大小艺术空间,黄浦江两岸更是汇聚了多重艺术地带。
《行走上海美术馆》梳理了上海“一江一河”沿线的主要美术馆,以“水系”这一地理学概念重新排布了城市公共艺术版图,从建筑设计、策展、运营等多方面介绍了15座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其中包括由煤仓、电厂、车间等工业遗迹变身的美术馆,戴卫·奇普菲尔德、让·努维尔、安藤忠雄等建筑大师的倾力设计之作,坐落于滨江步道、外滩、里弄洋房、商场、写字楼里的美术馆等,勾勒出一张清晰生动的“上海美术馆地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坐落于南浦大桥边的黄浦滨江沿岸,其建筑前身是南市发电厂。原电厂的附属设施、高达165米的大烟囱也转身成为PSA的标志。
潘丽介绍,PSA专注于当代艺术的叙事,建筑也是其一直关注的方向。PSA在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也有着年轻、活泼的一面。比如创立于2014年的“青年策展人计划”面向全球华人艺术从业者开放,计划通过网络公开征集策展方案,获胜者(团队)将得到馆方支持,策展方案将在馆内得以实现。
作为栖身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的美术馆,东一美术馆的定位是“经典艺术”,展出的是全球知名博物馆的典藏之作。上海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引进式的经典艺术展的火爆可以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之初。
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之子。他坦言,引进国外大展,有一些展览甚至无法做到收支平衡,商业盈利是一件难事,“我们更看重的是艺术对民众的普及。艺术欣赏可以成为一件从小到老的事情,我希望上海人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世界最顶级的艺术”。
谢定伟发现,现在看展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年轻女性占了观众人数的四分之三。“我们要做的是将年龄段扩大,等到哪一天中国的展厅里中老年人占了大的比例,那么说明我们展览的业态是发展到了一定深度。”(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业内聚焦: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还要闯哪些“难关”?
- MVRDV:绿色工厂建筑艺术展开幕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 (微观亚运)“义新欧”中欧班列掌舵人任火炬手:浙商精神“永不灭”
- 新规后A股首例“违规减持”涉事公司董事长被免职
- 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发布 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 (第20届东博会)广西国际友城赴约东博会 盼各领域合作“亲上加亲”-中新网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共商制度型开放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系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 (第20届东博会)越南总理:东盟和中国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 推动铁路互联互通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暨“两国双园”项目分享圆桌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