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东湖评论:从《繁花》之“响”看文艺作品如何“长响”

发布时间:2024-01-22 16:10:00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央视剧评对开年大剧《繁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孤品。在影视作品泛滥的时代,一部电视剧能获此肯定,赢得观众的捧场叫座,实属难得可贵。《繁花》为何能够一经播出便不同凡响?

  《繁花》“响”在对原著匠心独运的创新改编。王家卫导演运用自己的艺术辩证法对原著做加减法,在解构《繁花》原著的同时建构剧集《繁花》,最终造就了平行世界里彼此呼应的复调,演绎着各自的“响”和“不响”,是作家与导演的一场完美“共谋”。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才能演奏出让观众流连忘返的世间绝响。

  《繁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艺术上竭尽文学叙事,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油画般精致的画面呈现,光影色彩的华丽对比,一反小说白描的市井画风格。镜子、玻璃、闪光灯、甚至街上的小水洼都是氛围的画布,霓虹养眼、万花如海。飘散在弄堂、亭子间、小卖部的市井烟火也拉进了时间与观众的距离,如梦如幻、亦真亦假。特别是江南文化、沪语叙事摇曳多姿的魅力,无一不让观众沉浸其中。这种在艺术创作手段上另辟蹊径的做法,带给文艺工作者们很多启迪,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以推陈出新让观众耳目一新,实现老树开新种、老树发新芽,这种不拘一格融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法或许值得探索借鉴。

  《繁花》“响”在云集了一批专业专注的优秀演员。作为导演的电视剧处女作,王家卫能够把准城市脉络,将对电影制作的品质追求带到电视剧创作中,对作品的细节把控近乎到苛刻:在拍摄前逐个看了几位主演几乎所有的剧,对每一位演员都了如指掌,建议胡歌多点《仙剑奇侠传》中“李逍遥”的气质,建议辛芷蕾用演《绣春刀》的眼神演《繁花》。为了拍一个胡歌面部特写镜头,王家卫拍了四十多条直到凌晨,甚至对每一张海报,每一个官方物料,都得亲自把关确认。演员的敬业更是这部剧能火起来的重要加持,唐嫣3年间只演了“汪小姐”,和董勇的一场对手戏,拍了86遍,胡歌在剧组过了4个生日,辛芷蕾光杀青就杀了4次……反观当下的一些神剧和泡沫剧,一些年轻的演员依靠后期的技术特效和剪辑配音糊弄观众,导致拍出来的电视剧让人觉得脱离了生活,违背了常识,自然没人买账。

  《繁花》“响”在立足时代大潮中大开大合地完成了叙事。全剧洋溢着一股暖暖的现实主义温情,展示了上海底层市民在时代大潮的跌宕起伏中,相濡以沫的担当和宽容。正如观众所言,旧人换了新人,老街多了新楼,上海的生活更替有序,人心却越磨越软,这就是上海人家的善与美。不言而喻,这也是作品能够拨动观众心弦的重要因素。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创作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记录伟大时代,创作生产出更多让人民喜闻乐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潘进(宜昌枝江)

  责编:杨虹磊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