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 题:飞行摄影师诺敏·何:做驰骋天际的“光影诗人”
中新网记者 陈峰
在广阔的高空,年过六旬的蒙古族飞行摄影师诺敏·何,一手稳稳操控飞机,一手敏捷按下快门,以极具挑战性的方式驰骋天际,航拍山河,为大地留影。
“我是内蒙古人,是蒙古族,既是飞行员,又是摄影师。自然而然地我就把这些身份融合起来,航拍家乡,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美丽的内蒙古。”诺敏·何说完,嘴角上扬,爽朗大笑起来。
诺敏·何用了15年飞遍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101个旗县(区),完成了他驾机航拍内蒙古的梦想,用20多万张照片为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俯瞰山河的视角。
“起初,我满心以为只需花两三年时间就能拍完整个内蒙古,然而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远超想象。”诺敏·何感慨道。
风,于飞行而言,既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亦是变幻莫测的敌人。“刮风的时候,我的旋翼机不能起飞。有一年在阿拉善,大风没日没夜地刮了30多天,我只能干等着。直到风突然停歇,我立刻抓住时机起飞拍摄。”对于飞行拍摄,诺敏·何有着非凡的执着。
近日,诺敏·何航拍摄影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中新网记者步入展厅,目睹了照片中蜿蜒曲折的河水、古老神秘的遗址、静谧凝固的火山和车水马龙的城市,也了解了诺敏·何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展厅一侧的墙壁上,一幅长达6米的巨幅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的主角是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黑城遗址。站在几米开外,黑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走近俯在照片上细细端详,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城楼仿若近在咫尺,虽如拇指大小,却清晰可辨,令人震撼不已。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的飞机呈俯冲状态,脑袋是掉下去的,我平常飞行时速是每小时100公里,但拍摄这张照片按快门的瞬间,飞机速度飙升到了160公里,这已经接近飞机的极限了。拍完之后,我猛地一带杆,飞机才重新拉升起来。等飞过去之后,我回头一看,哇,成了!”诺敏·何欣慰地说道。
如今的飞行摄影师,昔日是物理老师,是电影导演,也是公司老板,而在亲历非典感悟沧桑后,诺敏·何听从本心开始追寻儿时的飞行梦,那年他45岁。凭借着对摄影的热爱,诺敏·何又将飞行与摄影相融合,于是在蓝天白云间,他用镜头捕捉着世间的绝美瞬间。他的多幅航拍作品也被内蒙古档案馆收藏,成为珍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诺敏·何的镜头,观众也能看到内蒙古各地的生态变迁,他举例说:“这些年从空中俯瞰呼和浩特,能看到水愈清了,绿也更浓郁了,也能感受到空气更加清新了,我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变化。”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笔下的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在诺敏·何的镜头下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在拍摄莫日格勒河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雪。我和机械师一合计,这么美的雪景下的莫日格勒河,一定要拍下来。于是,我们4个人齐心协力,花了两个小时清扫出300米长的跑道,这才成功起飞。”
“在低温环境下飞行,困难重重。发动机可能会熄火,面临空中停车的风险,相机也会因低温无法正常使用,我就把相机紧紧地揣在怀里,用体温捂着它。所以,这张照片真是来之不易。”
在诺敏·何近20年的飞行生涯中,类似这般惊心动魄的经历不胜枚举。他曾在老牛湾降落时,遭遇机毁人伤的惊险一幕;还在四方山以及太仆寺旗,历经迫降的危急时刻……然而,在遭遇挫折之后,诺敏·何并没有放弃,依旧坚定地选择逆风飞翔。
“飞行,于我而言,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乐趣。人这一辈子,总得留下些什么。当我们在蓝天翱翔过,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生命或许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诺敏·何如是感慨,话音刚落,那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