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新春走基层)首个“非遗版春节”:江苏扬州千年古街区变身非遗“大舞台”

发布时间: 2025-02-12 16:5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扬州2月12日电 题:首个“非遗版春节”:江苏扬州千年古街区变身非遗“大舞台”

  作者 朱晓颖 崔佳明 万成

  乙巳蛇年春节是中国首个“非遗版春节”,在江苏扬州的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以“非遗”和“年味”为主线,不仅汇聚了雕版印刷、剪纸窗花、面塑编绳、淮扬面点等,推出通草花、锔瓷、木偶、拓印等,以及二十四节气盖章打卡、布艺手工、木制文创等传统互动项目。同时,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临现场,让老街古巷变身非遗“大舞台”,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扬州非遗独特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展现扬州非遗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有效连接。

  今天(1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的首个传统节日,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打一个“闹”字,市民游客在这里赏花灯、猜字谜、祈福愿、品汤圆,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和千年古街区的独特年味。

  作为扬州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全长700多米,呈鱼骨状排列,是扬州明代旧城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走进街区,仿佛穿越了时空。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飞檐翘角间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主巷道口一副大红的新春对联格外醒目,上联“此间巷陌琴韵书声茶”,下联“斯处人家惠风瑞气澄”,横批“里仁为美”。700米长的巷道,一个个文化空间,一份份文化大餐,一处处精致庭院与街区历史文化遗存成为老百姓的公共空间和幸福家园,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诠释了“里仁为美”的现实意义。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许多新意:老宅院里开起了文艺工作室,斑驳的墙面上绘着现代壁画,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持续数年的微更新下,仁丰里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肌理容貌,至今仍有1000多户居民居住其中,它还融入有限度的商业开发,老与新的交融让这片历史街区重焕活力。同时,仁丰里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创新保护利用模式,形成了融合“学、品、游、购、娱”多种形式的空间场所。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毓哲是个“90后”,谈起仁丰里的改造,他眼里闪着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是什么让仁丰里拂去尘埃,重焕光彩呢?“当然是文化的力量!”扬州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广春认为,仁丰里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非遗博物馆,鳞次栉比的商铺、丰富多彩的活动、琳琅满目的产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类非遗让人目不暇接,增强体验感是错位竞争的首选。

  文化连接着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扬州非遗是扬州悠久文化和厚重底蕴的生动见证。“仁丰里短短几年发生如此变化,成为扬州的网红打卡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抓住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关键。其最大亮点是营造生活应用场景,让非遗呈现年轻态,使静态文化催生文旅产业,为文化变现探索新路。”李广春如是说。

  站在新春的门槛上回望,仁丰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条老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完)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