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重庆大学教大家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尺讲台,不仅传播真理,更塑造灵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立什么“德”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为此,重庆大学让高校课堂、教师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坚持政治引领、教育引领和宣传引领,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生要有抱负、为国家有所贡献
“母校教大家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廖强教授带领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师团队经常说的的一句话。
廖强教授(左一)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师团队”通过模拟微藻生存的各种环境,原创性地提出多种高效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技术,提高微藻制取生物燃料的效率,推动微藻能源走向实用化……“如果我国用1.5%的土地面积养殖微藻,能生产出约8亿吨的生物柴油,够全国一年半的使用量。”廖强说。
不仅如此,团队还正在攻克高温高含尘烟气连续高效余热深度回收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工厂的高温熔渣进行再利用,回收热能和钢渣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团队一共有15名成员,其中大多数是本科、硕士阶段在重庆大学就读,前往国外深造后又回到重庆大学任教。32岁的付乾就曾留学日本,他认为团队能取得突出成果的原因跟母校“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不无关系,“母校教大家要做有抱负、为国家有所贡献的人,所以大家都不怕吃苦、敢打敢拼。”
土木工程学院陈朝晖教授:
教师不应该俯就学生,而是让学生知道标准和底线
陈朝晖教授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土木工程学院陈朝晖教授是一个“很严厉”的教师,她先后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开设了结构力学、非线性结构力学及有限元、土木工程新进展等课程,甚至还有一门面向全校的通识与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
而不管是对待任何阶段、任何学院的学生,陈朝晖都展现出了她的标准和要求——明确指出学生的应付,绝不姑息。
这也是很多学生会觉得陈朝晖很严厉的原因。但陈朝晖自己却很清楚:“学生如果不知道标准和底线是什么,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她看来,老师应基于学生的投入和主观努力来决定是否要肯定学生,让他们知道门槛、标高在哪里,而非盲目夸奖。所以,在建设建筑力学教学团队时,陈朝晖始终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是主导。“教师不应该俯就学生,不是抱他们上去,而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达到目标。让他们自己学会走,才能够走一辈子。”让学生主导教学,在她看来是不负责任的。
她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归结为“向学而教,乐而善教”。“向学而教有三层含义。首先需要把课程体系放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里拉通了来看,明确从本科到博士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阶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内容和专业程度来设计课堂教学。”
她在一年之内把土木、建筑、建材的结构力学课都上了一轮,对所进行的教学探索充满信心。在她的观念里,教师“怎么教”和“教什么”是同等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就是主导,教师的标准和方法,决定了最后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材料学院教授张玲:
让学生明白要立于基础求发展 甘于寂寞做科研
张玲教授长期以研究钢铁等金属材料为主,利用原位实时分析等新技术研究微纳尺度条件下变形过程中组织变化规律(如位错、晶界、固溶元素及析出相等各种晶格缺陷的演变)及其对局部机械性能的影响,力求建立宏观材料强韧性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材料学的研究方面,她经常对学生说,研究与实验是建立在牢固的理论基础之上,真理的产生是以实践为基石的。
同时,她经常在课堂对同学们说,科研的过程是寂寞的,要搞科研就必须经得住寂寞和失败的考验。一次次地提出质疑,一次次地实验验证,“不要把一切想得理所当然”。
张玲教授 重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针对同学们的教与学、心理成长、专业发展等,她也经常对同学们进行交流。“其实对于科学研究而言,不存在绝对的热点,盲目地追逐热点只会被浪潮所淹没,想要占领先机其关键还是自身的根基。对于一个大流而言,真正被开拓的热点往往是其众多的支流。”
针对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张玲教授表示:“首先,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可放松;其次,要多方面地接触其他领域,不要将自己给局限了,年轻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就是要尽可能掌握较多的技能,学习是一种思维构建的过程。以语言学习为例,一开始接触的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简单的一个词汇,进而是短句,然后是要充实句子……就如同一棵树的生长过程,不断地充盈。要点是根基要牢,循序渐进。”
-
和重庆大学同龄的90岁院士告诉你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1978年以后,鲜学福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中断多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研究中,并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详细] -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寄语毕业生:复兴民族,誓作前锋
亲爱的同学们:"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当最后一课的钟声悠悠回荡在校园,微风拂过笑脸,细雨轻润脚尖,六月的重大又是一幅收获与离别交织的画卷。总有一个特殊的时点,供我们回顾来时的路,畅想明天的梦;[详细] -
2019全国主流网媒记者团走进重庆大学:感受不一样的精神气质
记者们还走访建筑城规院3A空间咖啡屋,山地城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触摸不一样的重庆大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