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繁荣助力全球贸易畅通(专家解读)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根据联合国有关数据,全球逾80%的货物是通过船舶运输的。据统计,中国有76个港口码头能够停靠可装载超过1.4万个标准集装箱的大型船舶,而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总共只有31个这样的港口。
报道称,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1年,中国在沿海港口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至少为400亿美元。这样的投资意味着,2022年中国港口可以停靠的标准集装箱数量多达2.75亿个,比南亚和东南亚所有国家全年的集装箱停靠数量高出80%。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全球贸易的80%通过海运完成。港口作为资源配置枢纽、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为全球贸易提供了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产业聚集和供应链中心等多种功能。
中国港口具有规模大、效率高、服务优的特点,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能支撑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一。2022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亿标准箱,居世界首位。全球50大港口排行榜中,29个为中国港口。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7个是中国港口。
——港口布局合理。中国现有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2530个,集疏运公路1500公里以上,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港口格局;建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沿海区域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综合布局,为畅通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港口产业注重绿色转型。中国高度重视港口绿色低碳发展,通过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等统筹推进,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港航领域的应用,推动港口产业进入绿色智慧转型快车道。
——港口航运综合服务网络形成。中国港口发展拥有广大腹地,通过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等多种联运方式,不断扩展陆海新通道,开发内河通道,充分开发海运、陆运、内河航运综合服务,促进对外贸易新业态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近年来,中国港口取得显著发展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催生对港口业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政府高度重视港口行业提质升级,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三是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对港口服务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
中国港口对畅通全球贸易至关重要。首先,中国港口物流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是促进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因素。中国港口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商品运输提供了坚实保障,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世界各国共享贸易发展红利。其次,中国港口物流畅通,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国注重海港、内河、铁路等公共运输大通道建设,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CEP协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全球供应链也越来越复杂。中国港口通过其高效的物流系统,优化全球供应链,提高全球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最后,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极大提升了服务全球贸易的水平。
未来,中国港口发展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港口物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加速港口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推动港口在无人船应用、监管及港口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强化中国港口在创新领域的竞争优势;三是注重港产城协同发展,加强港口与其依托城市的产业供应链的合作,推进港城一体化建设,为稳定全球供应链提供重要支撑;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成果,探索制定港口物流负面清单,探索建立智能化通关模式,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
(李晨曦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