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镇馆之宝丨严枫:《弥勒会见记》发现说明了什么?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5月1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四),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7日电 题:《弥勒会见记》发现说明了什么?
——专访新疆哈密市博物馆馆长严枫
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是海内外唯一完整的回鹘文抄本文献,为新疆哈密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中藏着哪些秘密?体现了何种历史价值?就此,新疆哈密市博物馆馆长严枫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新疆哈密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是如何被发现的?
严枫:1959年4月,新疆哈密天山公社板房沟(现哈密天山区板房沟乡)的牧民牙合亚热依木,在克其克达坂放牧休息时,在一棵大松树的空心洞里发现了一包用毛毡包裹的物件,打开一看是一包残破的书页,经辗转后交于新疆博物馆。经专家鉴定,成书时间为1000多年前,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回鹘文大型佛教剧本《弥勒会见记》。
哈密本弥勒会见记。新疆哈密市博物馆 供图
中新社记者: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是一部怎样的剧本?剧中又讲述了什么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又是谁?
严枫: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的原始剧本为梵文,属于小乘佛教派的舞台作品。它取材于佛经中的救世主弥勒修行成佛以及解救众生的故事,以弥勒佛生平事迹为主线,从“诞生”“出家”“成佛”“会见佛祖”到“拯救生灵”等故事情节,构成一部宗教说理原始戏剧。
20世纪,新疆除哈密地区发现《弥勒会见记》抄本残卷,吐鲁番地区、焉耆县等地也曾发现《弥勒会见记》抄本残卷。其中,哈密发现的回鹘文抄本残卷和吐鲁番发现的吐火罗文抄本残卷,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从焉耆抄本每章前面标出的地点、出场人物及演唱曲调看,原本无疑是剧本。但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没有标出曲调和出场人物,只标出了地点,但却可看出每章中出场人物性格非常鲜明,且充满了浓厚的剧本色彩。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现存25章,虽缺26、27两章,但添加了该写本抄写施主曲·塔什依甘为抄本写的序,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完整的回鹘文抄本文献。
据专家考证,大约在公元9世纪到10世纪,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弥勒会见记》由焉耆、吐鲁番传至哈密。主持哈密《弥勒会见记》抄写的施主和序文作者名叫曲·塔什依甘,文中自称“都统”,很可能是高昌回鹘派驻哈密的统帅。
根据文中记述,曲·塔什依甘家世显赫,家族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抄写《弥勒会见记》目的是希望未来和弥勒佛相见,此外还特意命人修建弥勒佛尊像一座。
研究显示,这部抄本残卷有3种不同笔迹,成书至少由3位不同的人抄写完成。
新疆哈密市小朋友利用MR眼镜对弥勒会见记进行参观体验。新疆哈密市博物馆 供图
中新社记者:历经千余年的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为何每章首页前3行或5行用朱笔书写?
严枫:该抄本用黑墨书写,纸质较厚硬,色呈黄褐。总计293页、586面。其中完整和大体完整的约有114页。每页长47.5厘米,宽21.7厘米。两面书写,多数每面30行,也有每面31行。行距1.5厘米。在每页文字的第8至第10行间,划有黑色圆圈,直径4.6厘米。中心有孔,径0.5厘米,用以穿绳。这种装帧叫做“梵夹装”。每页正面左侧又以小字写章(幕)数和页数。另外在每章首页前3行或5行用朱笔书写。这是回鹘文写经的惯例,以此展现写经人的虔诚之心。
新疆哈密市小朋友利用MR眼镜对弥勒会见记进行参观体验。新疆哈密市博物馆 供图
中新社记者: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藏着哪些秘密?体现了何种历史价值?
严枫:佛教文化在新疆哈密根基深厚,直到16世纪初才逐渐衰退。新疆哈密的《弥勒会见记》回鹘文手抄本的哈密施主,将其视为传家圣物,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佛教在遭受灭顶之灾时,抄本拥有者为了保护它不被焚毁,将它转移,藏匿。
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是一部佛教讲义,原始剧本为梵文,讲述了救世主弥勒修行成佛以及解救众生的故事。据专家考证,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大约是公元9世纪到10世纪前后抄写。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西域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哈密文本《弥勒会见记》中的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回鹘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它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在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曾信仰过多种宗教,伊斯兰教并不是唯一的宗教信仰。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也充分说明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
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哈密抄本《弥勒会见记》,是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品,它为我们研究古代回鹘戏剧、语言文字,以及盛唐时期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的弥勒会见记受到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新疆哈密市博物馆 供图
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元曲和宋代评话是文学作品中比较早的形式,但是新疆哈密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抄本却让人们看到,在公元8世纪前后,西域就已经有多幕戏剧的演出,并且有了长篇剧本存在,这一点,把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历史大大提前了。(完)
受访者简介:
严枫,现任哈密市博物馆馆长,入馆至今负责并参与哈密博物馆征集的清代服饰(110件)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哈密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平台的筹备与建设工作,参与并完成哈密地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作为副主编参与完成《哈密文物精粹》《聚散乾坤——扬州博物馆藏明清扇面绘画艺术》《锦衣罗裙——馆藏京城·西域传统服饰研究》的编著出版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