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王伯勋:如何从梵·高看到东西互鉴?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如何从梵·高看到东西互鉴?
——专访画家王伯勋
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观视野中,东西方造型艺术在很长时段内、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生活于十九世纪的荷兰画家梵·高,其作品中就有非常显证的东方色彩,而这种东方色彩正是画家所生活时代的艺术潮流,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上“后印象派”发生的基础背景。从艺术发生角度看,梵·高的艺术选择既是他个人的天才创造,更是时代发展必然。
以梵·高著名的《向日葵》为例,画面上色彩的纯粹化、造型的平面化、笔触的写意化等方面外显,均可在同时代中国造型艺术中找到互印关系的素材存在。如何从梵·高看到东西互鉴?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学者、画家王伯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一名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均有涉猎的学者,能否谈谈美术在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
王伯勋:从美术专业来看,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一直存在,而且是世界美术史亘古不变的潮流。从人类早期的洞窟壁画、器物彩绘来看,东西方都采用天然矿物质色粉掺和动物油脂绘制。这说明人类文明初期,不同文明族群间的美育美化高度相似,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基础。
王伯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供职于中国美术馆,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美术现象及艺术家个案研究,同时致力于创作实践,提出“写意重彩”概念。作品入选第11、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4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全国首届壁画大展,第3、4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出版专著《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源流与实践》《风筝不断线——吴冠中艺术思想中的乡土情结》《论道当代——主题访谈19篇》《王庐记——我和我的写意重彩画》;第1、3届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优秀论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