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抨击尹锡悦政府灾难管理应对不力
韩媒抨击尹锡悦政府灾难管理应对不力
强降雨造成10余年来最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本报驻韩国记者 王刚
韩国进入梅雨季节后强降雨不断,特别是7月中旬的暴雨给韩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迄今已导致数十人伤亡和失踪,遇难和失踪人员数量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尤其令人惋惜的是,7月15日忠清北道清州市一地下车道发生浸水惨案,17辆车被淹、14人不幸遇难。随着事故调查的深入,认为此次惨剧既是天灾也是人祸的声音不断出现,韩国警方为此调集138人展开深入调查。面对韩国媒体此起彼伏指责政府灾难应对不力的声音,韩国总统尹锡悦在视察灾区时承诺,将改变国家灾难管理应对体系。
总统指定多处“特别灾区”
韩国忠清道、庆尚北道等多地连日来遭遇集中强降雨,致使房屋倒塌、车辆损毁、农作物被淹,数十人伤亡和失踪,临时疏散人数超1.6万人。
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消息称,此次暴雨灾害已致40余人死亡,其中忠清北道清州市五松邑宫坪地下车道浸水事故死亡人数占14人。临时疏散的民众中,尚有7839人(5314户)未能返家。韩国政府向临时转移避险居民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和矿泉水等20.7万件救护物品。
当地时间7月16日,在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上,尹锡悦批评部分地区未能提前限行管控,并强调称抗灾的首要原则是管控高危地区,并提前采取避险措施。
数天后,韩国总统室发言人李度运在记者会上透露,尹锡悦7月19日已经将13处暴雨重灾地区指定为“特别灾区”,庆尚北道醴泉郡、忠清南道公州市和论山市等13个重灾区位列其中。
依据韩国《灾难与安全管理基本法》,“特别灾区”居民可领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发放的重建、救灾补贴,并从行政、财政、金融、医疗方面接受特别支援。
灾难应对不力备受批评
强降雨固然是自然灾害,但此轮强降雨却在韩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连日来,韩国国家灾难管理应对体系备受质疑和批评。
“每年反复发生的降雨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典型的‘落后国家型’公共灾难”,韩国《中央日报》的社论称,正因为韩国灾难管理应对体系存在问题,一张张鲜活脸孔都停留在了清州市地下车道等地,化为冰冷的尸体。
《中央日报》认为,韩国连日来的降雨量确实很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触目惊心,但这并不是避免不了的悲剧。例如,地下车道惨案就是一场公共灾难,公共工程无视施工安全、地方政府懒政,加上政府灾难管理监督不力造成了这一切。
韩国媒体还指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集中强降雨每年都在反复刷新纪录,受灾数据也年年触目惊心。韩国必须审视目前的灾难管理应对体系,摆脱常规应对方案,科学、系统地更新对暴雨灾害的应对预案。如果依旧敷衍了事,悲剧还会重演。
韩国《亚洲经济》的报道也认为,去年在超强台风“轩岚诺”的袭击下,韩国蒙受巨大损失,造成13人死亡。虽然韩国政府在灾后表示将积极改善地势低洼地区的居住环境,做好应对防范措施,以防重蹈覆辙,但令人遗憾的是,地下车道浸水事故和山体滑坡再次悲剧性重演。这家媒体呼吁韩国政府彻查真相,给民众一个真诚的交代。
灾难应对体系亟待改变
针对此次强降雨导致数十人伤亡,尹锡悦承认,地下车道、山体滑坡高危地等风险区域未能得到妥善管理,导致人员伤亡惨重。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尹锡悦17日视察庆北醴泉山体滑坡现场情况时指出,韩国“应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灾难管理体系和应对方式”。
他还强调“在史无前例的极端气候下,用以前的方式应对不仅无济于事,也不可行”“应该摒弃对天灾无可奈何的认识”。他还补充道,“平时也应该具备系统运行的数字监测系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在泛政府层面进行合作,专家要参与其中”。
在尹锡悦政府承诺从国家层面改变灾难管理应对体系的同时,韩国警方和地方政府也没有忘记总结地下车道浸水惨案的教训,并进行追责。
20日,韩国警方和相关机构对地下车道事故现场进行了联合检视,成员包括警方专案组和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等45人。警方此前已经于17日进行过一次调查,而20日的第二次联合检视则由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采用3D复原技术进行精密分析。有分析认为,要得出正确的检视结果恐怕还需一些时日。
与此同时,韩国警察厅下属的“五松地下车道惨案搜查本部”19日更换了最高领导。此前由忠清北道警察厅主导的搜查本部由于被质疑“不实应对”,因此改为由首尔警察厅广域搜查团长金炳灿担任搜查本部长,并进行扩大调查。20日重新启动的搜查本部进一步扩员,增加了首尔警察厅强力犯罪调查队6个小组的50余名调查官,并设立了发言人。至此,“五松地下车道惨案搜查本部”人员扩充到138人。
据了解,搜查本部确立了从快搜查、查明惨案真相并追究责任的原则,相关搜查内容将直接向警察厅国家搜查本部报告。韩国媒体预计,搜查本部查明真相后将于近期提交罪责名单。(法治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