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专访梁广寒: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自产自用”如何成为可能?

曾玥 国璇 发布时间:2023-07-25 08:58: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 题:专访梁广寒: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自产自用”如何成为可能?

  作者 曾玥 国璇

  2006年10月,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开始办学,成为菲律宾第一所、全球第十二所孔子学院。2015年,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迎来第三任中方院长梁广寒。作为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8年来梁广寒时常在广州和马尼拉两座城市间辗转,致力于中菲两国教育互动和文化交流工作,思索孔子学院如何在两国间更好地发挥“桥梁”和“聚合器”作用。

  近日,梁广寒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孔子学院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菲高校文化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从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到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您对于促进中菲高校之间的交流,以及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做了哪些努力?这个过程带给您哪些启发?

  梁广寒:我们建成了完整的菲律宾本土汉语师资培养体系。2015年,我们开设了菲律宾首个中英双语、双专业双学位的学士项目。这是一个多方合作、本土培养,且提供全额奖学金的项目,是在孔子学院、菲律宾的公立大学、学校所在城市的政府、城市中的商会这四方合力下共同建成的。2019年,我们迎来项目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学生现在在不同层级的学校里教书。

  2018年亚典耀大学设立了菲律宾第一个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由孔子学院、亚典耀大学教育系和名为“中国研究”的学校机构三方共同合作。通过本科和硕士的培养,我们现在已经“自产自用”本土汉语教师了。

  此外,2007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会在菲律宾开展免费的全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主要面向非马尼拉地区的学校。2018年底,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引进了《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海外版并成功举办了全球首次考前培训。如今作为海外培训基地和考点,亚大孔院开展面向海外人群和中文母语者两个群体的培训和考试。

  本土师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我认为,以中文为母语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地位无可替代。但像我们中国人学英语,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老师主体更多的还是中国人自己,所以反向思考,我希望各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都能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培养本土汉语师资,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

  记者:您持续多年进行中菲关系史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纪录电影、电视剧集等多种形式,这其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中菲文化交流故事?

  梁广寒:中菲文化交流已经超过1000年,学界更多关注外交史等方面,对文化交流的研究较少。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往事是1987年中菲合拍的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这个故事表现了中菲交好的重要历史,但中菲青年人对此都不太了解,所以我们拍摄了纪录电影系列《寻找苏禄王》,拍摄时遇到了资金、选取准确的时间节点等挑战,但我们总能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证明对于中菲友好关系的期待是共识。

  基于纪录片的拍摄,2018年,我们希望通过和更多菲律宾青年学者合作,挖取更多史料,形成更多学术成果,于是我们开展了“菲律宾前殖民时期与殖民时期中菲关系史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即将于明年初出版。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研究成果译成中文,让更多人了解中非的友好关系。这个研究既有文字的学术成果,也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视觉呈现。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特别关注并且使用了VR等新技术。我们希望通过视觉叙事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感知中菲历史。

  记者: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成立三周年,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上体现何种作用?其中,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具有哪些特色化、本土化的办学经验?

  梁广寒:孔子学院在文化双向交流,以及文化的理解包容、文明共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管国际关系如何变化,和平和谐都是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共同期待。孔子学院是通过教育与人文交流促进和平和谐的很好的桥梁和平台。

  除了语言和文化的双向教育和沟通交流,孔子学院也是新兴科技和学术研究的合作平台。我们希望有更多世界青年通过学习中文了解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同时也能够把他们国家的先进科技和知识分享到中国。我认为,孔子学院是可以帮助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体。

  孔子学院想要持久地取得成果,就一定需要合作,包括中外大学的合作,中外孔子学院院长的合作,孔子学院和大学、所在社区、企业、机构等的合作。

  记者:据您了解,目前菲律宾当地民众对于学习汉语的反响如何?

  梁广寒:我以一组数字来辅助回答您的问题。2019年,我们的注册学生达到18000人,包括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生层级。从2006年建院到2022年,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所有类别的注册学生一共是17万人次。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数字,是因为除了在亚典耀大学本校和学院本部本身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等学分课以外,还与全国的大学和国际学校共合作开设了22个教学点,所有在教学点开设的中文课程都是学分课。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社会专业人士的职场汉语教育。每年在孔院本部都会有四个学期的职场汉语课程,平均每年的学生达到2000多人次。

  这说明,在菲律宾,汉语的学习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2016年以来,菲律宾呈现持续向上攀升的汉语热现象。这与中菲两国交好有一定的关系,也和所有从事推广国际中文教育的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记者:近日举办的东南亚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反复提及“中文+职业教育”,在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接受汉语教育的经历是否会对当地学生进入职场有所帮助?

  梁广寒:我专门问过几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到5到6级的学生,为什么这么积极地考汉语水平证书?有些学生直接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公司明确规定,如果员工的汉语水平能达到5级或者6级,就能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可见,汉语学习,包括证书的获取,对他们的职场发展有很大帮助。

  我们有一个初步调查,对于菲律宾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懂普通话,他们的月收入大概能够提升两倍到三倍。如果他们还能多懂一门中文方言,收入可能能提升四五倍。

  在学生就业去向方面,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成为政要,或进入经济财团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成为像记者、会计师、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而在孔院接受汉语教育的职场人士,包括律师、记者、老师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在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工作的人。学习结束后,他们会带着了解中国文化的种子,流动到世界各个地方继续从事专业工作。

  记者: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交流在中菲两国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未来两国高校在促进中菲文化交流上还可以如何发力?

  梁广寒:孔子学院最基本的作用是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推广的桥梁和平台。除此以外,孔子学院还是一个聚合器。比如,它每年都会开办一系列高端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等,汇集一批在不同专业、行业的专家和政要。

  未来,我认为中菲两国高校可以在学术交流方面有更多合作。菲律宾在国际学术界非常活跃,中国的各所大学也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如果可以结合起来,既能帮助中国的学者和研究成果更好地走向国际学术界,也可以帮助菲方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这也是中菲双方合作大学校长的共同意愿。(完)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