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炒作“去风险”,实为风险制造者
【鸣 镝】
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热衷于在对华战略上不断造新词,“去风险”一词近期颇受关注。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首提对华“去风险”后,拜登政府便迫不及待跟进炒作,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甚至在其访华行程前后也鼓噪所谓“去风险”。
替代行不通的“脱钩”
“去风险”似乎正替代“脱钩”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阶段性新主线。“去风险”听起来似乎更加“缓和”,然而,以“去风险”替代“脱钩”,绝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而是充斥着美国政策制定者为在对华战略竞争中谋求更大收益、实现“竞赢中国”战略目标的深层盘算。
美国之所以要用“去风险”替代“脱钩”,是因为意识到传统的“脱钩”已行不通。不论是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关税战、科技战和制裁战,还是经拜登政府调整后的所谓“小院高墙”式的对华“精准脱钩”,始终无法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脱钩”会反噬美国自身。在经济和市场规律长期作用下,中美形成了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经贸关系,也极大增进了两国企业和人民的福祉。中美双方的统计数据均显示,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展现出较强韧性。与具有对抗打压之意的“竞争论”类似,美国政府想要通过行政手段强推对华“脱钩”并不现实,难以获得美国内诸多涉华利益攸关方的认同,美国自身也难以承受相关严重后果。这一点从特朗普政府悍然发动对华贸易战后美国内反对声音层出不穷就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脱钩”会伤害美国盟伴。历史已经充分表明,通过“经济战”人为阻滞经济联系、制造阵营对抗,难以解决“第三方困境”。无论是冷战期间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限制,还是冷战结束后大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的相关做法引发了盟伴的大量质疑,甚至促使其“用脚投票”退出所谓“禁运联盟”。更何况,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优势和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包括美国盟伴在内的世界各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本质仍是“去中国化”
如果说“脱钩”有主动进攻甚至“乱拳出击”之意,那么“去风险”则被伪装成“被动防御”,听起来更加“温和、理性”。美国政府恰是看重“去风险”的迷惑性和煽动性,企图借该话术在美国国内和盟伴层面解决“认同”和“跟随”的问题。
拜登政府用带有强烈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风险”一词来污名化中国,把正常的对华经贸往来扭曲成“对华合作吃亏”“对华依赖风险”“中国经济胁迫”等谬论,同时将“风险”作为“不安全”的同义反复,将“对华脱钩有好处”的歪理偷换成“对华挂钩有坏处”的邪说,通过大搞对华认知“威胁膨胀”,妄图在美国国内和盟伴内部更有效地“统一思想”和“凝聚合力”。
炒作“去风险”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与推行“精准脱钩”并无本质区别,就是在鼓吹“去中国化”。根据美方现有阐述,“去风险”包含继续以“小院高墙”防止关键领域技术外流、推动重点产业供应链多元化、突出产业政策重要性、强化与盟伴协作等内容。这实际上是重申拜登政府一直在实施的“联合盟伴”对华经济科技“脱钩”措施,企图通过遏阻中国在关键和新兴高技术领域的实力增长来“竞赢中国”。
美国才是真正风险源头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围绕芯片全产业链对华限制层层加码,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稳定运转。美国推动回归本土和“友岸外包”的产业政策背后满是“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操弄,既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又损害其盟伴的利益。鼓噪多时的对华直接投资限制新规最近又传出新消息,耶伦表示美国政府将针对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对来华美资的审查,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更是直接针对多家美国投资机构发起对华投资“调查”。
从深层次看,美国企图用“去风险”的幌子掩盖其继续大行对华“脱钩”的事实,以及其推行“美国优先”的自私本性。作为旧版“华盛顿共识”的始作俑者,美国极力鼓吹的新自由主义论调曾令拉美、中东欧等多地陷入严重经济困境。为满足自身新的利益诉求,美国现又抛出所谓“新华盛顿共识”,主张加大国家和政府作用、强化“团结”盟友、聚焦产业政策等内容,无非是想进一步推动经贸问题政治化。以“去风险”为借口,美国声称不能像过去一样支持自由开放的世界经贸体系和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这恰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风险。
美国给世界制造风险由来已久:意识形态上,大搞霸凌霸道霸权,构筑同盟体系,炮制“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挑动阵营对立,大肆输出颜色革命;军事上,痴迷于穷兵黩武,发动不义战争,带来持续动荡不安;经济上,利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大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动辄诉诸经济胁迫……
美国不反思自身行为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反倒大肆炒作对华“去风险”,充分暴露自身罔顾全球整体利益、固守零和思维的狭隘和偏执,注定与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相悖,只会促使国际社会更加清楚谁才是真正的风险制造者。
(作者:龚 婷,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