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杭州天竺筷传承人:望在亚运期间展示非遗风采
【解说】时隔多年,百年老字号、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天竺筷的官方店铺于日前重回“诞生地”——浙江杭州河坊街。
近日,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杭州天竺筷厂掌门人、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馆长周生元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回归不仅是为了在新时代弘扬非遗文化,也是为了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召开之际,向外国友人展示杭州天竺筷的制作技艺,展现中国非遗风采。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馆长 周生元
外国友人其实到我们中国来,他其实第一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中国人使用筷子,他会对筷子其实非常感兴趣。你看我们这筷子上有三潭印月这些内容在上面,但是其他的工业筷你不可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很多的包装上面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杭州味道,这就是我们天竺筷非常好的宣传价值。
【解说】相传天竺筷源于清代,因产自杭州天竺山一带而得名。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每逢香汛,灵隐、天竺一带有的农民将箬竹削制成筷进行兜售。虔诚的香客和好奇的游客见到这些筷子产自佛地且别具特色,纷纷购买,于是天竺筷随着游客的足迹走遍全国各地。周生元介绍,经过层层筛选,天竺筷已进驻亚运村,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外国友人既能体验天竺筷的制作技艺,也能当做礼品带回国。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馆长 周生元
我们在亚运期间会有不同的体验活动,目的就是让很多运动员在闲暇时候可以到我们这里来体验。因为做筷子它其实一个是有乐趣,第二个它可以解压。希望通过我们亚运会同时把我们杭州非遗有特色的产品向外界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杭州不仅有漂亮的城市,更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蕴。
【解说】周生元表示,一双天竺筷的诞生,前后需有二十多道工序。从最初的砍竹、截断、选料、蒸煮、暴晒,到中期的设计、雕版、烙花、锉头直至最后精装成品,全靠双手对细节的精准拿捏,以及一颗细腻而执着的匠心,让其成为有“温度”的筷子。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馆长 周生元
所以我觉得从“温度”的角度来讲,就两个“温度”,第一个就是在我们使用的过程当中,它手感非常的好用、好夹,第二个不容易发霉,另外一层“温度”的意思就是我们匠心的“温度”。
【解说】和其他的非遗一样,天竺筷也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几近落寞,周生元称,因为坚持手工,如今通过创新的设计、博物馆的展示以及和学校合作研学等,这百年的非遗得以历久弥新。
【同期】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馆长 周生元
我们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觉得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很多小朋友我们经常去学校做研学,也有很多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做非遗的体验,这就形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做一个重整,能够把我们的匠心筷把它传承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