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战争创伤的古都南京,为何能架起东北亚和平教育的桥梁?
中新网南京9月21日电 题:历经战争创伤的古都南京,为何能架起东北亚和平教育的桥梁?
作者 钟升 申冉
以“倡导和平文化,推进青年和平教育合作”为主题的论坛,20日下午在江苏南京举行。作为2023南京和平论坛的组成部分,来自东北亚多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一道围绕东北亚和平教育课程共同指南的确立展开探讨。
9月18日,在防空警报声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参观者驻足默哀。 泱波 摄
就在论坛召开前的9月18日,惕厉的防空警报声再度响彻南京城的上空。南京曾是距离和平最遥远的城市。1937年,侵华日军在这座古都烧杀掳掠,造成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余万无辜民众罹难。
这段惨痛的历史,南京人民不敢忘、不能忘,但他们却选择放下仇恨,通过追求和平,作为对历史的纪念、对创伤的修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平不仅仅意味着没有战争、消除暴力,更要通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国家、民族之间的合作、理解与对话,维护性别平等,保障人权,保护生态文明等,从而于根源上消除战争和冲突的威胁。
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所所长刘成认为:“战争只是所有暴力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存在大量的结构性暴力、文化暴力、生态暴力等,不消除它们,我们永远无法避免战争。而这些暴力,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日常努力来消除的。”
在刘成(后排右二)与同仁们的努力下,和平教育课程在南京部分中学已进行了3年,并成为学校固定的校本课程。 刘成 供图
作为中国首个加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的城市、全球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以课程的形式促进和平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全覆盖。2004年,刘成在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门和平学课程,并致力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和平学课程探索。目前,和平教育课程在南京部分中学已进行了3年,并成为学校固定的校本课程。
据刘成介绍:“现在只要学校一推出和平教育的课程,几秒钟就会被孩子们抢光。我们通过教授积极的和平观,拉近了青少年与和平的距离,使他们体会到,和平不是抽象的、不是与己无关的,自己对和平有着实实在在的关联性与贡献。和平就在身边。由此提升了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对维护和平的参与感。”
论坛上展示的南京中小学和平教育教材。 申冉 摄
如今,刘成期望与海外的志同道合者一道,将在南京孕育出的和平教育之种于东北亚播撒开来。他说:“东北亚多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已进行了2年的准备。期望能共同制定一个覆盖东北亚的、各国普遍接受的和平教育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与指导思想。”
在德国费希塔大学教授Egon Spiegel看来,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全球化的思考和行动,能产生全球意识、责任和团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开展对于青年一代的和平教育,应主动探寻全球化的积极可能性。
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和平教育课程共同指南的确立展开探讨。 论坛组委会 供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专家裴伯庸(Robert Parua)认为,基础教育学校在推广和平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很高兴看到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能够通过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在南京自下而上地推行和平教育,并卓有成效。我也期待着未来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推广开来。我对此非常乐观。”
“我们在制订起草的过程中,也邀请了东北亚多国的中小学教授参与进来,让他们结合自身教育经历提出意见,以期令东北亚和平教育课程共同指南能更加贴近三国的青少年。”刘成透露,“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基本能完成指南的定稿。计划今年年底出版四种文字的指南文本。以和平教育推动东北亚各国间的和合共生。”(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